-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赏析课文,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痴”。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圈点勾画法
【教学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检测上节课的重点字词等方式,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明确要求:
舟子是如何评价作者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痴”
三、深入探究——小组活动
如何理解文中舟子所说“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体现作者什么性情?
明确答题步骤:(1)释义(2)描述(3)情感
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痴于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不寻常的天气
“是日更定”——不寻常的时间
“独往湖心亭看雪”——不寻常的行踪
暗含着不同寻常的情趣: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与众不同、不随俗流的情趣。
痴于景
课内文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教师提示:文画结合诵痴景,通过学生展示与图画结合,深入体会图景所展现出来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人生渺茫的慨叹。
教师补充白描手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痴于情
教师点拨:
师:作者与湖中二人“似”在何处?
生:同一时间去相同地方赏雪。
师:还有何相似之处?“客此”为何意?
生:同为旅居他乡之人。
师:旅居在他乡会产生什么情感?
生:思念故乡、思念国家。
师:故国之思在文中哪里有体现?结合背景分析。
背景一
张岱浙江绍兴人,曾在西湖一带生活了40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嬉游玩乐的贵公子生活。
背景二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四、文章主旨
课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风韵绰约、气象雄浑的江南湖山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以“痴”为主线,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并走进张岱这位痴人的痴心世界。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情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痴心于故国之思、离黍之悲。
六、作业布置
西湖情结永远萦绕于张岱的灵魂,往事如梦,但并不如烟。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张岱这样的文人,课下搜集2个人物及事例,并写下对他的评价,200-300字,写在作文本上。
七、板书设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