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pdfVIP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简史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生产劳动;社会生产

2.祭祀活动

3.书;数

4.国学;乡学;大学;小学

5.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兴学技重、选士、独尊儒术

7。124;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

8。隋唐;孔颖达会同诸儒,五经正义

9.进士科

10.大成至圣文宣王;孟子、儒学(理学)

11.276

12.出身门弟之分

13.太学;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祭酒

14.太医署;医科、针炙科、按摩科、咒禁科

15汉代

16.县考、府考、院考

17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18乡试、会试、殿试

19杭州沽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学堂

20史籀篇

21状元、榜眼、探花

二、名词解释

1.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

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

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2.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礼不下庶人、政教合一、官师不分。在这种体

制下,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可言。

3.稷下学宫

是战国时齐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从性质上说,

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提供条件和设施的私学联合体。其办学特色有四:不治而议、自由辩

论、学无常师、管理规范。稷下学宫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生守则——《弟

子职》。

4.六学二馆:

唐代教育体系完备,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

学、律学。六学之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儒学,书学、算学、律学是培养专业人才

的学校。“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是集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

场所。

5.三舍法:

宋代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

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行强化了学校的职能,在一

定程度上使得太学的学业与入士作官直接挂钩,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加强学

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

6.监生历事:

明洪武五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监生历事之制。历事即“历练政事”,是实

习官吏的制度。凡在监十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

行考核,勤谨者送历部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

7.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它是中国最早

的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的学习内容是辞赋、尺牍、书法、绘画等。学生全部由州郡荐举

或三公辟召而来,相当于察举正式科目出身,入学享有俸禄,相当于正式吏员,而且他们的

待遇高于太学生。西汉统治者兴鸿都门学的目的是造就一支新的士人队伍作为自己的统治基

础。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8.文翁兴学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选拔一些人才送到长安进行培养,而后返回蜀郡,

兴办教育事业。中国古代教育史称之为文翁兴学。

9.学田

拨充学田是在物质条件上为地方学校的维持提供保障的一项措施。由朝廷拨给学田始于北

宋乾兴元年(1022),熙宁兴学期间,朝廷又召令给各地州学拨充学田,学田即属学校所有

的田产。学田除由政府拨给,也有由地方官绅捐赠,或由学校筹款购置。

10.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执教时所创立的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法。胡瑷以“明体达用”

为宗旨,打破只读儒家经典的单一学习模式,实行分斋教学。经义斋仍以学习儒经为主,治

事斋则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目。学生治一事,兼一事,相当于现在的主辅科兼修。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宽,注重实用。

11.讲会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

学者到本院参讲。书院的这种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

野,深化了教学。

12.次相授业

是私学大师实行的一种逐次传递学业的方式,即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

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可以二传、三传乃至更多。次相授业使一个教师可以通过逐次相传的

方式教授众多弟子。

13.“三、百、千”

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简称。“三、百、千”是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蒙养教

文档评论(0)

138****79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