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促织》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1《促织》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节选自《促织》)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不却众庶????却:拒绝 B.借寇兵而赍盗粮????赍:送给

C.薄产累尽????????累:祸害 D.探石发穴??????????发:开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B.黔首: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黔首”。“庶民”“黎民”“白身”等在古代也指百姓。

C.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D.里正:里长,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是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文中“宰严限追比”中的“宰”即指里宰、里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却宾客以业诸侯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泣孤舟之嫠妇 D.既东封郑

5.文中画线部分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江河湖海不挑选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B.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刚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把百姓聚集起来。

C.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得到三两只,也是又小又弱,不合规格。

D.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屁股被打得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以“太山”“河海”为喻,目的是直接证明秦王驱逐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

B.五帝三王不却众庶与陛下今乃弃黔首形成鲜明对比,阐明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C.乙文概写故事开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特点。

D.成名被逼无奈,“惟思自尽”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以及统治阶级对下层的剥削。

阅读《促织》,完成各题。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甲】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