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语故事》阅读练习100则(含解析).docx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阅读练习100则(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阅读练习100则

成语故事1-10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1.孔子最初认为(??)的资质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A.宰予 B.子羽 C.子路

2.为什么孔子对宰予的判断会出错?(??)

A.因为他仅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B.因为他仅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C.因为宰予一开始表现的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可以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B.可以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C.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因此不能以貌取人。

【答案】1.B2.A3.C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把握。根据文中“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可知,孔子最初认为子羽的资质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根据文中“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即可知本题答案。

3.本题考查文章说明的道理,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文章讲述了孔子凭借言辞和相貌判断其两个弟子人品的含香,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仅凭言辞和外貌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自相矛盾

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4.下列词语中与“自相矛盾”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自圆其说 B.格格不入 C.无懈可击

5.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A.天下没有第一锋利的剑。

B.盾不可能是天下第一坚固的。

C.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

6.下列词语中哪一个不能用来形容卖兵器的人?(??)

A.言过其实 B.不善言辞 C.自吹自擂

【答案】4.B5.C6.B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A.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B.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该词与“自相矛盾”意思相近。C.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5.本题考查故事说明的道理,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文章讲述了买兵器的人因说话前后矛盾,被人问得无法自圆其说,陷入尴尬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讲述了买兵器的人因说话前后矛盾,被人问得无法自圆其说,陷入尴尬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他说话言过其实,自吹自擂所以才会把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不善言辞”通常表示不知道该如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能用来形容卖兵器的人。

买椟还珠

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7.珠宝商人因为(??)把珠宝盒做得很精致。

A.想把珠宝买个好价钱

B.想要珠宝盒的销量更好

C.吸引更多的人买珠宝盒

8.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买椟还珠”中“还”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牙还牙 B.原物璧还 C.返老还童

9.你认为郑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A.诚实 B.胆小 C.不识货

【答案】7.A8.B9.C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根据文中“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可知,珠宝商人为了把珠宝买个好价钱把珠宝盒做得很精致。

8.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可以结合词语理解加点字的含义。“买椟还珠”意思是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还”解释为归还、送还。A.以牙

文档评论(0)

有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有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