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疾病名:先天性眼球震颤
英文名:congenitalnystagmus缩写:CN
别名: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先天眼震;congenitalidiopathicnystagmus疾病代码:
ICD:H55
概述: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nystagmus,CN)又称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idiopathicnystagmus),简称先天眼震。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而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这种以眼部表现为主的疾病,虽然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其与中枢性眼震(centralnystagmus)、前庭性眼震(vestibulalnystagmus)、职业性眼震(occupationalnystagmus)等有着明显不同,与视力障碍性眼震(visualnystagmus)亦不相同。流行病学:先天眼震的发病率,国外Hemmes报道为总人口的1/6550,Forssman和Ringner报道为正常群体的0~1/1000;国内至今无关于本病发病率的确切数字。
病因:虽然多数认为先天眼震是由于固视反射或固视功能的发育不良所致,但其真正原因至今尚不明确。
发病机制:对先天眼震患者头发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发现患者的发锰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发铜含量则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前者P<0.001,后者P<0.05,且患者的双亲的发锰和发铜的含量亦显示异常,但无眼震表现,这揭示了先天眼震的病因或发病机制可能与此有关,似可说明本病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根据统计资料(648例先天眼震的统计分析),有家族史者仅占2.9%,从而说明在本病的发病中遗传因素不是主要的,97.1%的病例都是散发的,这一点也支持环境因素的观点。
对先天眼震病人眼外肌的超微结构应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发现不同类型的先天眼震,眼外肌的超微结构有不同的改变。跳动型先天眼震肌细胞内有与细胞长轴相垂直的具有肌小节结构的肌原纤维。在快相侧该肌原纤维束与平行于肌细胞长轴的肌原纤维相间排列。慢相侧垂直于肌细胞长轴的肌原纤维,多位于细胞核的附近或细胞的周边部,散在而无排列规律,且此种肌原纤维明显少于快相侧
2
肌肉。这可能造成快相侧的肌肉力量小于慢相侧的肌力,此与临床表现是一致的。不同方向和不等量肌原纤维的收缩与舒张,造成肌肉强力收缩不平衡和肌张力的改变,于是引起眼球的异常运动,构成眼震的快相和慢相。钟摆型先天眼震内、外直肌的肌细胞内均未见到肌原纤维走行异常,然而与肌细胞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小节长度不等,Z线不整齐,M线不清楚,明带和暗带不在同一水平上,无典型的快缩肌纤维结构。由于肌小节的长度不等,细肌丝向粗肌丝间滑动时,使肌小节长度的改变不一致,可能造成肌纤维收缩紊乱,致使眼球运动异常。另外,不同类型的先天眼震肌细胞内线粒体的退变,可使支配肌肉的有髓神经纤维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的肌张力下降,强力收缩失去平衡。这些发现有可能与先天眼震的发病机制相关联。
应用透射电镜对先天眼震病人眼外肌的本体感受器(肌梭)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有明显异常,主要改变为出现大量髓样体和脂褐素,线粒体减少且肿胀,其内嵴断裂等功能减退现象。梭内肌纤维出现变性、紊乱和坏死,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感受器内感觉神经末梢出现髓鞘变形及脱髓鞘现象,神经末梢内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者轴突成分消失,呈空泡状。有的感受器结构完全紊乱,神经成分缺如,肌原纤维大量变性、溶解,肌节结构消失,均质化和空泡化。这些改变和异常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
DavidTaylor在他的《儿童眼科学》一书中关于先天眼震的病因这样写道:“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病因不详,Cogan1967年提出的主张和论点即钟摆型眼震是由于知觉缺陷,而跳动型眼震是由于运动缺陷的论点,在临床上或神经生理学上已经站不住脚。先天眼震是一种维持稳固注视的复杂的神经学方面的缺陷。在运动的环境中,视动反应(optokineticresponses)起到维持眼球于一个稳定位置的作用,而先天眼震的视动反射(optokineticreflex)则是有缺陷的,其视动性眼震(optokineticnystagmus,OKN)表现异常,有的颠倒(即反相OKN),有的异常增益(即眼球的运动较OKN条纹鼓的运动或大或小),眼震波形叠加;或者OKN明显紊乱,特别是慢相明显异常。这些提示在发育的很早期OKN的慢相缺陷可以成为持久的缺陷,即便最初的缺陷是短暂的,一过性的。先天眼震往往是遗传的,但遗传不是惟一的因素,因为大量的病例都是非家族性的,即便在家族性病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