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一讲知识概述(原卷版+解析).docxVIP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一讲知识概述(原卷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

现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一讲知识概述

【知识精讲】

一、现代诗歌知识

(一)现代诗歌的语言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表达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因此,诗歌语言中的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大多蕴藏着深厚的旨趣。考生需要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推敲,才能体会出语言的隽美、表达的兴味、情感的丰赡。其语言的特点如下:

1.特殊的语法结构

(1)语序倒置

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感情或出于对押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的语序倒置。“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的倒置,突出“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

(2)词性转变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临时改变词性,是很常见的现象。“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余光中《碧潭》)“玻璃”“舴艋”本为名词,在这里用作形容词。“玻璃”透明,“舴艋”小巧,蕴含着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泛舟,思念的忧伤已使小船承载不起之意。

2.高度凝练,大幅跳跃

为了使语言更凝练,更简约,往往省略一些成分,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让读者去体会,去填补诗句的空白。“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舒婷《路遇》)大幅跳跃的诗句浓缩了十年时光,跨越了两个空间,诗人调动了人的听觉、嗅觉、视觉等感觉,将复杂的情感交织转换,捕捉了友人刹那间的心理变化,暗示了二人的心灵默契。

3.搭配反常

现代诗歌的语言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比较起来总是显得不同,这是因为诗歌的语言总是越出轨道,突破现有的语法规范,创设出新颖别致的表达方式,创造出常语难以形成的意境,从而更深切地打动读者的心灵,产生情感的共鸣。“干枯/在回忆/荒凉/站起。”(田间《中国农村的故事》)“干枯”怎么能“在回忆”呢?“荒凉”又怎么能“站起”呢?这是很反常的搭配。但正是这样的诗句,既节省了语言,又拓宽了诗的表现空间,增添了诗意的流动美,暗示出受压迫者在反思,甚至要反抗。

(二)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意象

1.形象与意象的区别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思的融合,是“意”与“象”的高度统一,并以可感性词语为语言外壳的主客观复合体。诗歌的形象与诗歌的意象既相同又不同。现代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不属于“意象”,用到的景物形象都可以说是“意象”。辛笛的《刈禾女之歌》中,“刈禾女”是艺术形象,“家中长案上的水瓶”“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原野”“金黄的穗子”等,都是意象。

2.现代诗歌意象的分类

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为以下三类:

(1)比喻性意象

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闻一多的《死水》,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黑暗现实比作“一沟死水”,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黏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2)象征性意象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内涵。“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礁石”,是一种拟人(有身体、有脚、站在那里、脸上含着微笑)的象征性的意象,但它究竟象征什么,没有唯一的、明确的答案。

(3)描述性意象

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展示了一系列描述性意象,有“云彩”“金柳”“夕阳”“波光”“青荇(水草)”“清泉”“虹”“梦”“星辉”“歌”“笙箫”“夏虫”。这些意象都围绕、衬托着“寻梦”的主题,从开始“轻轻的”到结尾“悄悄的”,从“作别西天的云彩”到“不带走一片云彩”,展示了诗人无声胜有声的“沉默”“沉思”的情感历程。

(三)现代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情境或自然景色,与诗人真挚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人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著高品质文档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著一线前线十一年老教育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