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考点21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
古代诗歌读什么
古代诗歌创作时代之久远,场景之陌生,意向内涵之丰富,语言之凝练,情感之复杂,技巧之多样......诸此种种,导致了对古代诗歌阅读的障碍。正因如此,要想读懂古代诗歌,品味到诗香,就应如沸水泡茶一样,需要“诗语的散开”“思维的发散”“场景的联想”等。一言以蔽之,读诗须具备思维的宽度。
古诗怎么考
古代诗歌阅读是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4个方面。中国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考查选材集中在唐宋两代,大多是名家作品。命题者为彰显时代特点,突出命题重点,着眼点放在对唐诗、宋词的考查上。客观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把握、表达技巧的鉴赏、形象的概括、意境的理解能力;主观题则考查了内容概括能力、意境把握和比较、句子赏析、人物形象鉴赏、炼字(词)、思想感情的分析等。解答古诗鉴赏题,分两步走,一是读懂;二是根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读懂诗歌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要明白诗句写了什么;二要体悟出全诗是怎么写的;三要把握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考生在古代诗歌阅读题中的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一是归纳概括不全面,分析不具体;二是鉴赏评价找不准思考方向,不会运用术语。为此,一轮复习时,我们针对这两种情况还要深入系统复习,力求能规范答题。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特点:
年份、卷别
篇名
朝代
作者
体裁
题材
主观题考点
2023·新高考
全国Ⅰ卷
答友人论学
宋
林希逸
七言律诗
酬和
赠答诗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新高考
全国Ⅱ卷
湖上晚归
宋
林逋
七言律诗
山水田园诗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全国甲卷
临江仙
宋
晃补之
宋词
送别诗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全国乙卷
破阵子
宋
陆游
宋词
即事
抒怀诗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新高考
全国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宋
魏了翁
宋词
即事
抒怀诗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新高考
全国Ⅱ卷
《送别》
唐
李白
古体诗
送别
怀人诗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1·新高考
全国Ⅰ卷
《寄江州白司马》
唐
杨巨源
七言律诗
酬和
赠答诗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2021·新高考
全国Ⅱ卷
《示儿子》
宋
陆游
七言律诗
即事抒
怀诗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特点与变化
①选材上,以唐宋时期为主,有诗有词,作者有熟知的名家,也有不知名的,送别怀人诗、即事抒怀诗、酬和赠答诗深受选题人青睐。
②注重教考衔接,在基础知识、内容(主题、艺术技巧)、选篇上有衔接。
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答友人论学》考查内容对接《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不同文体,如何表达同一主题)
③客观题的考查上,侧重基础的考查,要求读懂诗歌字面意思,看得出作诗技巧,蕴含的感情,塑造的诗歌形象等,更多属于理解、分析层级的能力。
④主观题的考查上,由单纯的赏析趋向于情境限制赏析考查,2023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更注重从内容到思维品质的考查,如从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延伸到诗歌蕴含的哲理、道理的提炼与思考等,如做人道理、读书与立身的关系、学诗途径等,这属于创造、思辨思维。
读法1分析标题
【精讲】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梦李白》、张继《枫桥夜泊》;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元稹《重赠乐天》;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张籍《秋思》、李绅《悯农》;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如:曹操《观沧海》、杜甫《春夜喜雨》;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别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诗);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如: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1 筛选与整合信息(练习)(解析版).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论证分析客观题(练习)(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论证分析客观题(练习)(解析版).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论证分析客观题(练习).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论证分析主观题(讲义)(解析版).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解析版).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小说内容理解和分析客观题(练习) (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