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考点2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诗表达技巧怎么考
分析表达技巧是指分析作者在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时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查中的必考考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法。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热点。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小处设题,即题干明确规定从表达技巧的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鉴赏;另一种是从宽处设题,即宽泛设题,不明确要求。
在高考的框架下,常常分为以下几类:(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篇章构思。
①全国卷的考查指向明确,更侧重对“表达方式”
①全国卷的考查指向明确,更侧重对“表达方式”中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的考查。
精准判断表达技巧
①立足整体。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句而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连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
②把握关系。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的限制,所以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景与情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了。
精准分析表达技巧
①紧扣目的。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
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运用这种技巧,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使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绘了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
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所有的表达效果都少不了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赏析得具体,细致,深入。
②紧扣技巧。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
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巧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形式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必要的“标签”有时还是要贴的。
考点1鉴赏表达方式
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
1.抒情手法:抒情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2)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托物言志等。
①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②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③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描写方式
(1)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2)动与静
①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②化动为静。化动为静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1 筛选与整合信息(练习)(解析版).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论证分析客观题(练习)(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论证分析客观题(练习)(解析版).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2 论证分析客观题(练习).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论证分析主观题(讲义)(解析版).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解析版).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4 概括分析与探究迁移(练习).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5 小说内容理解和分析客观题(练习) (解析版).docx
最近下载
- 白马湖景区入口节点景观方案设计.pptx
- 《中国神话传说》分享课教学反思-郭丽媛.docx VIP
-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南阳完小马晓娟.ppt VIP
- 2024年国开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3-4网考题库(附答案).pdf VIP
- 2023年中国小微信贷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pdf
- (必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近年考试真题题库汇总(300题).docx
- 被告(第三人)信息表.doc VIP
- 小班语言:秋叶飘.ppt
- Unit 3 My School (Period 3)课件-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2024.pptx VIP
- 2022年银行工作人员”屡查屡犯“问题整治专题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