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询问心理学重点学问点总结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询问心理学简史
1,1882高尔顿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活动个别差异的探讨和“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
2,1890心理测验的创始人卡特尔发表“心理测验及测量〞的论文;
3,1896韦特默在宾西法尼亚高校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他是询问心理学的创始人;
4,1904比内--西蒙为扶植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
5,1907大卫为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进展行为指导。
6,1908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
二,心理询问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
1896,在美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本临床心理学作为心理询问的干脆起源。
1907,比尔斯出版自觉之心。
1908,帕森斯在美国的波士顿创立“就业辅导局〞。于次又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
询问心理学诞生以后,促使它大踏步前进的外在因素,是社会现实的须要;内部关键因素,是该学科自身方法学的开展。
1953美国的心理学会首次规定了正式的心理询问专家培育目标。
1954,20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询问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询问的专业杂志。
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探讨--临床心理学开展的根底和促进因素
1956,APA询问心理学分会的“定义委员会〞,发表了题为“作为一个专业分支的询问心理学〞的报告书指出,询问心理学可以从三个方面作出奉献,并且这三者不行偏废。
第一通过促使人的关切趋向于动机,心情的调整,从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开展。
第二通过开展人的必要的实力,动机,救济并到达个体及环境的调和。
第三正确地利用个人差异,充分考虑全部成员的开展,提高社会对心理询问的理解。
另外,该委员会又强调,心理询问专家的目标,不单纯为了那些连根本的,最低的适应状态都不能到达的心理不适应者,而且还应当为促进构成某一特定社会集团的每一个人的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作出奉献
第二单元心理询问的根本概念
一,心理询问师的职业定义
心理询问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问,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询问的技术及方法,扶植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20018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国开场启动心理询问师的职业化工作,并公布了心理询问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
扶植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具体内涵指的是:
1,询问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
2,扶植求助者解除的问题指的是心理问题
3,扶植求助者解除的问题指的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病症
广义的心理询问,它涵盖了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或手段,而狭义的心理询问,主要是指具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
二,心理询问的操作性定义
心理询问是心理询问师扶植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心理询问应明确的三个问题〔陈仲庚〕:
〔1〕待解决问题的性质;〔2〕询问师的技术;〔3〕所要到达的目标。
罗杰斯〔C.Rogers,1942〕将心理询问说明为:通过及个体持续的,干脆的接触,向其供应心理扶植并力图促使其行为,看法发生变更的过程
威廉森等〔1949〕将心理询问说明为:受过特地训练的询问师,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助者供应救济的过程。
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主编,1989〕将心理询问定义为:心理询问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范围。
赵耕源〔1987〕在综合医院心理询问一书中提出:增加对心理刺激及冲突导致疾病的防卫实力,减轻已经发生疾病者的心理负担
第三单元心理询问师的根本条件
一,询问师应有的思维方式及看法
〔一〕唯物主义观点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1,心身一体观点
2,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
3,整体的观点
〔三〕限制性观点
1,询问师的职责限制
2,时间上的限制
3,感情上的限制
4,询问目标的限制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开展观
〔五〕中立性看法
二,心理询问师应有的心理素养
〔一〕品德——做一个敬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二〕自我修复和发觉的实力
1,有意愿并且能够清楚的相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
2,能通过个人修养或专业的自我体验,解决自己的心理冲突和冲突
3,刚好的发觉对求助者的移情,并调整状态,不因自身的问题而影响询问工作
〔三〕擅长容纳他人。
1,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询问关系
2,能供应平安,自由的询问气氛
3,有利于接纳求助者的各类问题
〔四〕有猛烈的责任心。1,对求助者负责2,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