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B解析北洋大学堂是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其毕业生与选官相联系,体现了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B项正确。此类官吏选拔不同于科举考试,A项错误。北洋政府统治的基础是封建经济和封建军阀,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2023山东聊城一模)1911年,为应对东北鼠疫,清政府成立医学堂,重点研究流行传染性疾病,并决定将传统的奏折上报形式改为电报,规定“各关检疫分所于城瓮内设机器药水,见人消毒”。这些举措()A.建立了系统的卫生防疫体系B.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C.推动了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D.意在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C解析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但是,距离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尚有不小的距离,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介绍这些防疫措施的效果,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意在控制疫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非选择题17.(2023广东梅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交通和通信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得清政府迫切需要创办电报沟通军事和外交信息。在朝廷的支持下,直隶总督李鸿章在1877年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1880年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之后还开设了电报学堂,中国近代电信事业也由此开始。1881年11月,随着津沪电报线开通,中国第一条电报干线形成。此后历经近十年建设,形成了连通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四省的沪粤线,上海至汉口的“长江电线”,汉口经四川到云南蒙自的第四条干线和保定经太原、西安、兰州到嘉峪关的陕甘电报线等五大通信干线。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除西藏等少数边陲地区外,大部分省和重要商业城市都已通电报,初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电信网。——摘编自邓绍根《论晚清电报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材料二近代中国面临西学冲击,中国向何处去?很多读书人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说:“英国电报设于王家,商民欲通信者收其费,岁以所入济局用,往往致赢……普、法构兵,普人行军处遍设电线,而尽毁法人所设,遂以败法。盖兵贵神速,所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莫电线若矣……夫轮船、枪炮等物,中国仿行有年,损益犹或参半,电报则有益无损,何不一试之耶?”进一步考察其立论基础,其中“兵贵神速”语出《孙子》,“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语出《汉书》,皆为中国之历史智慧。一份1896年的报纸云:“乃近有匪徒造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举之神主牌……此语传遍远近,乡愚皆信以为真。”事实上,即便是到了民国年间,乡民不知电报为何物者仍是常事。这说明,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必将是渐进的、缓慢的乃至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摘自夏维奇《电报的引入与近代中国文化变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电信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原因:西方工业革命成果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民族危机加深之际清政府沟通军事和外交信息的需要;电报学堂的开设培养了大量人才;电报在传播信息方面的巨大优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以下一个问题作答:①以郑观应论电报为例,说明近代中国人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的。②结合清末电报事业的发展,说明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是渐进的过程。问题①:郑观应以英国电报事业为例说明电报的经济价值,用普法战争电线电报的作用说明电报的军事价值,主张在中国引进试用电报。其立论基础是古代中国历史智慧,主张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②:清末有识之士如郑观应等认识到电报的经济军事价值,力主引进电报通信,清末全国电报网初步形成。但这个过程中也有人因封建迷信思想而阻挠电报发展,不少乡民仍不知电报为何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题型强化训练11 历史补写与史料探究类非选择题 (2).ppt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题型强化训练11 历史补写与史料探究类非选择题 (3).ppt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题型强化训练11 历史补写与史料探究类非选择题.ppt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7 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变革和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ppt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ppt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后的中国.ppt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10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ppt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11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ppt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12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