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题43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2)具体原因
①美国: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________的最大障碍。
②苏联: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________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3.冷战的表现
(1)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同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______________情报局。
(2)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则与东欧各国成立________,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3)军事: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________组织。
(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_________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4.两极格局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知识点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主要事件:第二次________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________”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②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________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③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④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同步进行。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2)影响: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知识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过程
(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____________”,企图拖垮苏联。
(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3)1989年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4)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____”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局面。
2.趋势: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1.易误点拨——冷战≠没有战争
“冷战”并不意味着没有战争。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下也出现了局部热战,最典型的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热战虽不能改变当时“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格局,但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2.学习情境——美苏从大国合作转向对抗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大国合作转向对抗的原因。
试答:
3.社会情境——马歇尔计划
下面为某国针对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国家的观点。
试答:
4.概念辨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5.学术情境——“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概念,最先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于1952年提出,该词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第三等级”。“第三世界”泛指不属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经济不发达的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广泛使用。
思考:第三世界崛起与发展的标志及作用。
试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3.2.1 合金(综合提优B练)(解析带答案版).docx
- 2024-2025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3.2.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基础过关A练)(解析带答案版).docx
- 2024-2025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3.2.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综合提优B练)(解析带答案版).docx
- 2024-2025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4.1.1 原子结构(基础过关A练)(解析带答案版).docx
- 2025年高中历史知识梳理与试卷(带答案)第八单元 单元提升.docx
- 2025年高中历史知识梳理与试卷(带答案)第七单元 单元提升.docx
- 2025年高中历史知识梳理与试卷(带答案)第三单元 单元提升.docx
- 2025年高中历史知识梳理与试卷(带答案)第十二单元 单元提升.docx
- 2025年高中历史知识梳理与试卷(带答案)第十五单元 单元提升.docx
- 2025年高中历史知识梳理与试卷(带答案)第十一单元 单元提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