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应用体验]【典例3】山东省济宁市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也更注重生态保护,“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因区制宜地进行生态保护和管制”是济宁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下图示意济宁市生态功能分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目前,带动济宁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是()A.以微山湖、曲阜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业B.依托煤炭等矿产资源发展的重工业C.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D.依托京沪高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2)济宁市各生态功能区的发展重点是()A.Ⅰ区进行农业垦殖,建成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化的商品粮示范基地B.Ⅱ区重点发展城郊农业,建成华北大型乳肉及蔬菜、瓜果基地C.Ⅲ区建设大规模现代化果园,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D.Ⅳ区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业思路点拨(1)济宁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工业→作为带动该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2)Ⅳ区为南部滨湖洼地保护区→属于生态湿地→湿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水陆景观→具有观光休闲功能→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解析第(1)题,济宁市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文化旅游业和依托京沪高铁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规模较小,无法成为龙头产业;济宁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工业,可作为带动该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附加值较低,无法成为带动该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第(2)题,Ⅰ区为西部平原农业生态经济区,进行大规模农业垦殖,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Ⅱ区重点发展城郊农业,投入成本太高,不可取,应重点整治矿区,恢复矿区。Ⅲ区为东部低山丘陵保护区,建设大规模现代化果园,虽可以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但会对丘陵造成破坏。Ⅳ区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业,这是可取的。答案(1)B(2)D[针对训练]按照主体功能区理念要求,我国国土空间每一个区域均须形成明确的主体功能定位。针对我国国土空间,按照开发方式,我国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属于限制开发区域的是()A.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文化自然遗产C.国家森林公园D.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2.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域的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黄淮海平原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3.兰州—西宁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其区域优势是()A.人口稀疏 B.城镇体系完善C.经济基础雄厚 D.开发潜力大答案1.D2.A3.D解析第1题,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第2题,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第3题,兰州—西宁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镇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见下图)。据此完成4~5题。4.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 B.Ⅰ、Ⅲ、ⅡC.Ⅱ、Ⅲ、Ⅰ D.Ⅲ、Ⅰ、Ⅱ5.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答案4.D5.A解析第4题,Ⅰ区面积较小,位于长江沿线和平原区,经济较发达,应为城镇化地区;Ⅱ区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应为农产品主产区;Ⅲ区位于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第5题,Ⅰ区为城镇化地区,经济较发达,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素养培优素养目标——地理实践力1.读甲、乙两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甲国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于乙国的主要原因。(2)比较分析M河和N河水文特征的差异。(3)甲国的M河两岸是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区,而乙国的A地则是世界著名的优质葡萄产区。请说出它们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分析某地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的大小,可从其气候类型入手,分析其气候的特征。第(2)题,比较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可从其水源的补给类型入手,从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角度分析。第(3)题,甲国的M河两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但有河水灌溉;A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长绒棉和葡萄质量好,都与养分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4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分层作业.ppt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二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ppt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三节 辽宁阜新的转型与发展.ppt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ppt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一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ppt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三章 区域协调 本章整合.ppt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三章 区域协调 第三节 黄河流域内部协作.ppt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三章 区域协调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ppt
-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1节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ppt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达标测试卷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