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本章整合 (2).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本章整合 (2).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方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下表。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石窝、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型沟谷、峡谷、瀑布、阶地;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溶蚀形成溶洞、峰林、地下河、孤峰、喀斯特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刃脊等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均,杂乱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地貌等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沙垄、黄土堆积等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海岸堆积?形成海滩、沙嘴等化学堆积形成石笋、石钟乳、石柱等例题1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1)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A.a处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B.b处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C.两处均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A.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C.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思路导引】第(1)题,根据图示,a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形,流速,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为主;b处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流水为主。第(2)题,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易水土流失,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可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可以发展,C对。该地降水多,土壤水分多,A错;修梯田不能降低山地坡度,改变的是局部坡度,B错;梯田是为发展种植业而建,必然破坏原始植被,降低植被,D错。?陡峭快侵蚀作用堆积作用种植业覆盖率题目答案(1)B(2)C专题二等压面图的判读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如图甲)(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乙)(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下图)2.根据等压面的凹凸(1)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流。等压面上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等压面下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是陆地。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等压面上凸);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等压面下凹)。例题2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17时B.18时至次日7时C.17时至次日9时D.19时至次日9时(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 B.200米C.400米 D.500米(3)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A.大气环境质量好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思路导引】第(1)题,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高度的升高气温;数值为负值时,随高度的升高气温,0表示气温无变化。由此可知,在18时至次日7时出现了逆温现象。第(2)题,从图示可看出,从地表向上大约400米以下有逆温现象,400米向上随高度气温降低。第(3)题,逆温现象出现后,大气运动受阻,不易形成降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能见度低,大气环境质量较,但逆温现象有利于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降低上升升高对流差题目答案(1)B(2)C(3)B专题三植被与自然环境1.植被破坏的影响(1)植被破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