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总复习2:受力分析.docx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合格考总复习2:受力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学(二)受力分析

◎目标导航

一、力的基本概念

二、重力

三、弹力

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五、力的合成和分解

六、共点力的平衡

◎知识精讲

一、力的基本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相互间的机械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3)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射出的炮弹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受到推力和重力的作用

B.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又受力物体

C.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被踢出后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牵引力作用

二、重力

(1)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3)重力大小:重力G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即G=mg.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5)重心位置: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规则薄板状物体可用悬挂法测量。

【例2】:有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若将其中央挖掉一个小圆,则薄板的余下部分()

A.重力减小,重心随挖下的小圆板移走了 B.重力和重心都没改变

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 D.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

三、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②并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力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

①支持面的弹力:支持力垂直于支撑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压力总是垂直于支撑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②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其弹力可为拉力,可为压力.

③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即只为拉力.

④轻杆弹力:如果杆能自由转动则沿杆,不能自由转动则任意方向都有可能.

(4)胡克定律

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即:F=-kx(△F=k△x),k叫弹簧的劲度系数,负号表示弹力和改变量的方向相反。

(5)弹力判断方法:

①假设法:假设接触面上没有弹力,能维持原状则无弹力,不能维持原状则有弹力。

②通过力的平衡来间接判断弹力是否存在或大小。

【例3】.下列各图中接触面均光滑,其中A、B物体间无弹力的是()

A.B. C. D.

【例4】.如图,竖直墙面上固定了一弹性杆,弹性杆的顶端固定一小球,则弹性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为()

A.① B.② C.③ D.④

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有弹力;③有相对运动.

(3)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跟受其他力的方向无关)

(4)大小:Ff=μFN,F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5)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2.静摩擦力

(1)定义:互相接触的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②有相对运动趋势;③接触面粗糙;

(3)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并与接触面相切。

(4)大小:

①静摩擦力的大小在0~最大静摩擦力Fm之间变化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5)作用效果:总是起着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

3.摩擦力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判断是否存在和方向。

(2)假设法:假设不存在摩擦力,推导出不符合事实的结论,从而判断摩擦力的存在。

(3)力的平衡:间接判断摩擦力的存在或大小。

【例5】.用手握一个啤酒瓶子,使瓶子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则手与瓶子间的摩擦力变化情况是()

A.如果手的握力加倍,摩擦力也将加倍

B.如果手的握力加倍,摩擦力保持不变

C.如果手的握力减小,摩擦力一定减小

D.如果瓶子的重力增加但瓶子仍保持静止,则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例6】.如图所示,重力G=10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2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N,合力的大小为N.

【例7】.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当用水平力向右拉动物体A时,试求:

(1)A与B之间的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A与地之间的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

(2)B物体所受的是摩擦力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