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节光的干涉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条件,并能从光的干涉现象中说明光是一种波.(重点)
2.理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亮暗条纹产生的条件.(难点)
3.了解薄膜干涉现象,并了解薄膜干涉的应用.
知识点1光的双缝干涉
1.物理史实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2.实验示意图
如图所示
3.实验过程
如图,让一束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两条狭缝就产生两个光源,它们的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
4.实验现象
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5.实验结论
证明光是一种波.
6.现象解释
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加强,这里出现亮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光在这一点相互削弱,这里出现暗条纹.
[判一判]
1.(1)直接用强光照射双缝,发生干涉.()
(2)若用白光作光源,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3)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提示:(1)×(2)×(3)√
[想一想]
(1)两只手电筒射出的光束在空间相遇,能否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2)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很难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提示:(1)不能.两只手电筒射出的光束在空间相遇,不满足光发生干涉的条件,不能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2)由于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的频率一般不同,即使是同一光源,它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光也不一定有相同的频率和恒定的相位差,在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那么小的缝和那些特殊的装置.
知识点2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1.干涉条纹间距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与两缝之间的距离d相比,每个狭缝都很窄,宽度可以忽略.两缝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0,双缝到屏的距离OP0=L
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x=eq\f(\a\vs4\al(L),d)λ
已知双缝间距d,再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条纹间距Δx,就可以求得光波的波长.
2.干涉条纹
两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
[判一判]
2.(1)当两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条纹.()
(2)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
提示:(1)√(2)×
知识点3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的原理
光照在厚度不同的薄膜上时,在薄膜的不同位置,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于是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两列波相遇后被相互削弱,于是出现暗条纹.
2.薄膜干涉条纹
用单色光照射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用白光照射得到彩色条纹.
3.薄膜干涉的应用
(1)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度.
(2)光学仪器上的增透膜.
[判一判]
3.(1)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条纹,是油膜表面反射光与入射光叠加的结果.()
(2)肥皂泡看起来呈彩色和照相机镜头呈淡紫色,都是薄膜干涉现象.()
提示:(1)×(2)√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多选)杨氏干涉实验证明光的确是一种波,一束单色光投射在两条相距很近的狭缝上,两狭缝就成了两个光源,它们发出的光波发生干涉,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在这两列光波相遇的区域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如果放置光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出现明条纹 B.B点出现明条纹
C.C点出现暗条纹 D.C点出现明条纹
解析:选ABC.波峰与波峰或者波谷与波谷相叠加振动加强,所以A点与B点出现明条纹,波峰与波谷叠加振动减弱,所以C点出现暗条纹,故A、B、C正确,D错误.
2.(双缝干涉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第二暗条纹,改用频率较低的单色光重做上述实验(其他条件不变)时,则同侧第二暗条纹的位置()
A.仍在P处
B.在P点上方
C.在P点下方
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
解析:选B.频率越低,波长越大,在干涉图样中相邻两暗条纹间的距离越大,故选B.
3.(双缝干涉的应用)瓦斯在隧道施工、煤矿采掘中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的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纹,说明B中气体()
A.一定含瓦斯 B.一定不含瓦斯
C.不一定含瓦斯 D.无法判断
解析:选A.如果屏的正中央O变为暗纹,说明从两个子光源到屏的光程差发生变化,所以B中气体一定含瓦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doc
- 大单元模块融合(二) 全球视野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选必1融合) 教学设计.doc
- 大单元模块融合(七) 运用逻辑思维规则判案(同选必2融合) 教学设计.doc
- 大单元模块融合(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选必2融合) 教学设计.doc
- 大单元模块融合(四) 辩证法与辩证思维(同选必3融合) 教学设计.doc
- 大单元模块融合(五) 全过程人民民主 彰显人类民主共同价值的新高度(同必修3融合) 教学设计.doc
- 大单元模块融合(一) 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教学设计.doc
- 第1节 波的形成 教学设计.doc
- 第1节 动 量 第2节 动量定理 教学设计.doc
- 第1节 光的折射 教学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