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df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3.揣摩、品味语句,体会本文尖锐犀利、讽刺意味强、感情色彩浓的语言特点。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驳论文知识的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2.整体感知作者的论证思路,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1)

鲁迅先生的文字总是充满力量,郁达夫先生在《怀鲁迅》一文中说道:“没有伟大的人物

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

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先生的杂文,看看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问题,鲁迅先生是怎么

说的!

板书课题: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示课件2)

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一)文本知识

1.作者简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是谁吗?

预设: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

教师:(出示课件4)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

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

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2.作家作品

教师:鲁迅先生的作品,除了小说外,杂文成就也很大,今天我们来看看杂文集。

预设:(出示课件5)

《且介亭杂文》共分三集,是鲁迅后期杂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广泛,思想成熟,科

学性、战斗性都很强。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亭子间。这地方是当

时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于是鲁迅就取“租”字的右

半边而成“且”,取“界”字的下半部而成“介”,再与“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

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这不仅点明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暗示

出写作这类文章时的社会环境。

3.背景资料

教师: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驳论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

篇驳论文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预设:(出示课件6、7)

“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1920年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其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

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

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

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

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

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

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

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4.文体知识

教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接触到了鲁迅先生的杂文和驳论文,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特

点。

(1)杂文常识

预设:(出示课件8)

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

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和文学性。

杂文特点:①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②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

血路)

③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④说理生动、议论生动。

(2)驳论文知识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