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是两个体系.pdf

中医《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是两个体系.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是两个体系--第1页

中医《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是两个体系

在学习了冯世纶先生“怎样读懂《伤寒论》”这堂课后,知识见

长,对于学习《伤寒论》又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其中论述《伤寒论》

与《黄帝内经》的关系,别开生面,耳目一新,打破了我印象中固有

的狭隘认识。现将冯世纶先生授课内容录于下。

各位大家对《伤寒论》与《黄帝内经》关系的论述:

胡希恕先生

排除误读传统,率先提出: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六经来自八

纲!正本清源,开创了读懂《伤寒论》的历史。(此是后人的评价,胡

希恕先生一直说还没考虑好,故未刊其著。)

所以用胡希恕先生“六经来自八纲”读《伤寒》,方法比较简单。

杨绍伊先生

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

《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

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

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今择要介绍于下,以代说明:

1948年杨绍伊在其所著《伊尹汤液经》中写到:知者以此篇序文,

读其前半,韵虽不高而清,调虽不古而雅,非骈非散,的是建安。天

布五行,与省疾问病二段,则笔调句律,节款声响,均属晋音,试以

伤寒例中词句,滴血验之,即知其是一家骨肉再以文津格之,勤求

古训,博采众方,在文法中为浑说,撰用《素问》、《九卷》等五句,

在文法中为详举,凡浑说者不详举,详举者不浑说,原文当是:感往昔

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

台十六卷。此本词自足,而体且简,若欲详举,则当云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天之莫救,乃撰用《素向》、《九卷》、《八十一难》、《阴阳

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台十六卷,

不当浑说又后详举也。

大冢敬节

中医《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是两个体系--第1页

中医《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是两个体系--第2页

其师汤本所写《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说到:《黄帝内经》和

《伤寒论》,是代表中国医学的二大古典医藉。《伤寒论》与《黄帝

内经》是具有不同世界观的医学体系。

娄绍昆先生

中国历代医家大都以《内经》的理论来阐释《伤寒论》,正如陆

渊雷《伤寒论今释》叙例中所说的“金元以后医家,困守《内经》,

莫能自拔,单词只义,奉为金科,驰骛空言,不验实效”,所以读这

些《伤寒论》阐释本,反而会越读越糊涂。

刘岳超

复兴中医网载裘沛然国医大师往事:中医的现状,是我们常议的

话题,有过多次,我们深谈结束,他总要关照:慎勿多言,有的话等我

死后再说,否则要被驾死!现在,大师去世了,“有的话”,可以公开

了。他常说,《黄帝内经》算不上经典,长期以来被捧得过高,尤其

被一个作家,解读成上下两集的“巨著”后,它的地位更虚胖”,像

圣经一样,其实它也就是当年的“诸子书之一,反映了两千年前,

国人对人体疾病的认识,真知灼见固多,谬误偏见也有,何必对它顶

礼膜拜呢。比如《内经》说,天有日月,人有双目,一阴一阳,荒唐。

还说,天有群星,人有列齿,天人对应,星齿感应,挨得上边吗?所以,

真正的好书,还是《伤寒论》。

岳美中

重读张仲景的《伤赛论》、《金匮要略》,见其察证候而罕言病

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准当前之象征,投药石以祛疾,直逼实验科

学的堂奥。《伤寒论》所论六经与《内经》迥异,强合一起只会越讲

越糊涂,于读书临证毫无益处。

章太炎

文档评论(0)

188****79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