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兵制研究六十年之回顾.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兵制研究六十年之回顾

赵明

【专题名称】明清史

【专题号】K24

【复印期号】1993年10期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京)1993年08期第14~20页

明代兵制在中国兵制史上具有突出的特点,在整个古代政治史中也有重要的意义,素来为史学家、军事学家所重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今,约60年的时间,专门研究明代兵制的专著和论文不下150余种(篇)。其中尚不包括与兵制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见,无论是从其研究的范围,还是从探讨的深度来看,关于明代兵制的研究,已经奠定了相当的基础。现就其中一些主要成果,对明代兵制研究作一概略之回顾。

对明代兵制研究具有开山之功的,当首推吴晗《明代之军兵》(发表于《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1937年第5卷第2期,后加修订收载《读史札记》、《吴晗史学论著选集》二书)。该文从卫所的统御体制和编制,京军的建制与功能演变,卫军的勾补到募兵的产生,以及明朝军饷和国家财政关系的演变等方面,勾画出明朝卫所制、军户、军屯制以及募兵制的轮廓。尤其是联系明代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分析京军与卫军的废弛、募兵的兴起与国家财政状况的关系,揭示明代的社会基本矛盾。这在当时史学界的确是独具慧眼的上乘之作。在具体内容上,该文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军”与“兵”的关系。指出:“军”的特点是兵役世袭制、兵源家族制和兵营固定制。“军”的身份、法律和经济地位都和普通编民截然不同。而“兵”恰好相反,任何户籍的人都可以应募,充军自愿,和家族及子孙无涉,是临时募集,非经制、无定额、无固定的驻地,投充和退伍都无法律的强制。从军费上说,卫所军主要靠军屯,在明初尚能自给自足,国家财政补助军费的数量不大。但是,卫所制的废弛使军屯和商屯也日渐破坏,并导致明代军费转由民户负担,从国库支出。募兵的费用和入伍后的月饷,则是未列入国家预算上的额外支出,是通过加派或捐纳迫使民户提供的。明末沉重的军费和兵费,终于引发了空前浩大的农民暴动。在军队体制上,卫军因历史、地理、经济的关系,集中地隶属于国家,在战时,才由政府派出统帅总兵,调军出征。战事终了,统帅立刻被召回,所属军也各归原卫。军权不属于私人,将帅也无直属的部队。兵则由将帅私人所召募、训练,与国家的关系是间接的,在一定条件下,兵就成为扩充将帅个人权力和地位的工具了。作者在文中还用图表形式,使卫所编制,统御体制的演变跃然纸上。这些成果至今被众多学者所引用,显示出较高的学术水平。

解毓才《明代卫所制度兴衰考》(载于《说文月刊》1940年第2卷,并收入包遵彭编《明史论丛》第4册,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1月版)是另一篇早期全面阐述卫所制度的专论。该文分4章18节,系统地探讨了卫所的编制、类别、军饷来源以及卫所成立在历史上的意义。与吴晗研究卫所军不同之处是,解文的立足点在于对制度本身的文献考订,认为,卫所并不始于明代,元代禁卫军已经施行。朱元璋对此加以改造、推广,才逐渐演变为有明一代兵制的通制。卫和千户所的辖区相当于师管区或团管区;又由其统军人数的多

少而分,则相当于旅团组织。解文还依据有关史料,将领有实土的卫所一一检出排列,并列举了本省或直隶境内的都司卫所和两京直辖卫所(这个工作谭骐骧先已做过,见《释明代都司卫所制度》,载于《禹贡》1935年7月第3卷第10期,并收入《长水集》上册,结果略有出入)。关于卫所军饷的来源,解文认为,最先出于“屯盐”,即军屯和开中(后发展为商屯),后有太仓年例,明末将商税、钞关、榷茶均用于军饷,最后还分析了卫所衰落的现象及原因。此外,关于明代边防与海防、漕运与边运等问题也有涉及。在条述和考订制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囿于文献制度之内作文章,未能充分揭示明代军事与政治、经济之间的深刻矛盾,故与吴晗的文章相比稍逊一筹。

此外,对明代卫所制度作比较全面研究的论著还有孙东的《明代卫所制度研究》(载于《文史学报》1965年7月第2期)、吴奈夫的《略论明代的卫所制度及其演变》(载于《中学历史》1984年第3期)等。

如果说关于卫所制的全面、系统地论述只是明代兵制研究的一个起点或基础的话,那么,军户、军屯以及相关问题则是学者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点,已经进入了深层研究的领域。

陈文石《明代卫所的军》(载于《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77年48本第2分)从卫

所军的来源、军籍与军户、军户的义务和权利、军士在营生活资料来源、军士逃亡与勾捕、军士社会地位的变化等方面,对明代军户世袭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尤其是他将明卫所军与唐府兵作了对比,指出两者有八个方面的差异:第一,明卫所军士来源于军籍中的军户,而唐府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