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docxVIP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PAGE

PAGE1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

大家知道,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以下是关于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3.孔子曰:“吾与点也”。(《论语·四子侍坐》)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

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世家》)

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魏公子列传》)

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

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

11.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

12.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

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

15.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

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项羽本纪》)

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

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

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刺客列传》)

22.孔子贫且贱。(《孔子世家》)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

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进学解》)

25.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留侯论》)

26.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

27.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陈书?姚察列传》)

2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29.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3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如何掌握文言实词的方法

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这是词义演变。

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个,识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各行各业文档和报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