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以及上阕在描绘景色时所运用的“炼字”艺术。因此,本课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在“炼字”的基础上总结上阕所绘之景的特征,探究苏轼在写景上的艺术化加工;
2.赏析下阕所怀之人的形象特点,探究苏轼在写人上的艺术化加工;
3.缘景明情,缘人明己,思考苏轼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任务探究一 万物皆染我色彩——赏析诗歌的景物描写
【任务导引】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这首词缘情绘景,缘景明情,因人设物,情景交融,使笔下的意境意味幽远。
【任务设计】
1.课前预习:绘出上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所描绘的赤壁图景。
2.展示学生画作。
3.问题探究:
元丰五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三咏”:“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书法”“千古文章”《前后赤壁赋》。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中描绘赤壁之景的词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前赤壁赋》)
(1)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要点:词中景雄奇壮阔、惊心动魄;赋中景平静美好、广阔明朗。
(2)苏轼游赤壁所见的江水,出现在词与赋中迥然不同,哪一段更符合实际情况?
要点:从季节、地势、游玩方式上来考虑,赋中景更符合整体的景致实况。
(3)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一段,苏轼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要点:营造旷远深邃的意境、千古兴亡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积蓄气势;为抒情服务。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自己画,能够更直接地感悟词中所绘赤壁图景的特点。
②在与同期作品《赤壁赋》的对比中,分析苏轼在词中对所见之景的艺术化加工。
③明确这样加工的用意:营造怀古氛围,为下阕周瑜的出场积蓄气势,为抒情服务。
任务探究二 一代儒将垂青史——赏析诗歌的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任务设计】
课前预习:
(1)假设周瑜出席“千古风流人物”大赛并拿了奖,请你依据《三国志·周瑜传》,为他撰写一段颁奖词。
(2)结合你对周瑜的了解,为周瑜画一张像。
2.展示学生撰写的颁奖词,看正史中的周瑜。
3.展示学生画作,说“我”眼中的周瑜。
4.回归文本,品苏轼笔下的周瑜。
5.问题探究:
(1)三种角度看周瑜,他的形象有何异同?
要点:正史全面客观,自画形象直接,文本重点突出。
(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删去其中哪一句,对于展现周瑜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没有太大影响?
要点:“小乔初嫁了”。
(3)史料记载,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而周瑜娶小乔是在建安三年,两件事相隔十年之久。为何苏轼要特意加上这件事,还说“小乔初嫁了”,是他错了吗?
要点:这是一种缩小化的夸张,从三个方面突显周瑜的意气风发,反衬自己的失意惆怅。
【设计意图】
①读正史,看周瑜,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人物生平、主要事迹以及性格爱好;让学生自己画周瑜,能够反映学生心中对周瑜最直接的印象;回归文本,明确苏轼笔下周瑜的形象特点,能够反映他为何仰慕周瑜。这样一来,人物形象比较饱满。
②从三种角度看周瑜,可以发现赤壁之战是其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是周瑜最具有标志性的名片,这也是苏轼游赤壁会“遥想公瑾”的原因,呼应任务探究一的落脚点:以赤壁之景引出赤壁之人。
③在选材上,苏轼除了选取赤壁之战外,特意加上“小乔初嫁了”一事,这是正史和学生画作中都没有强调的内容。品读这一句,分析苏轼在词中对所怀之人的艺术化加工。
④明确这样加工的用意:美人衬英雄;夸张手法突显周瑜的春风得意、年轻有为,反衬自己屡遭失意、早生华发;纳小乔一事,间接反映了孙氏兄弟对周瑜的信任和器重,暗含苏轼怀才不遇、有志难骋的感慨,为抒情服务。
【基础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汇于空谷的万道细流,应厚重如贝斯轰响;那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定如铜管齐鸣般雄浑。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docx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docx
- 《苏轼导读》教案.docx
-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教案.docx
- 《劳动者之歌》教案.docx
- 《红楼梦》中王熙凤人物分析教案.docx
- 《红楼梦》里“小人物命运”赏析教案.docx
- 《红楼梦》导读教案.docx
- 《短歌行》精品教案.docx
- 《登高》精品课件.docx
- 英威腾GD-20变频器-说明书.docx
-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 江西奉新县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青海西宁二十一中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周口中英文学校2025届高考生物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 乐都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