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第一课时古代水陆交通的变迁和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课标·定位;教材认知; 学习任务1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古代天然道路和人工道路的发

展。

1.天然道路

(1)产生: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

“____”。

(2)发展: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______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

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______。;2.人工道路;[概念释意]驰道、直道、五尺道

(1)驰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2)直道:直道是从秦朝都城咸阳到九原郡的军事用直达道路,成为关中与河套地区的交通线。

(3)五尺道:秦朝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是秦朝时连接云贵与蜀的重要商道。;【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三自然段,掌握古代运河交通的成就。;欧洲;[情境创设]

“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交通生命线是什么?由此可知唐朝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提示:大运河。特点: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学习任务2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二自然段,掌握古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活动。

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1)表现:;(2)结果: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______________”。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请正确连线);[教材开发]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吴自牧《梦粱录》”和“磁罗盘24位图”,说明古代中国对海洋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三自然段,概括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新航路开辟;2.运河的开凿

(1)1869年开通的____________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

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1914年____________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情境创设]

1981年作家陈平(三毛)接受《联合报》特别赞助,前往中南美洲旅行,她在日记

中还记载了一条由6座船闸构成的独特的运河。陈平(三毛)描写的是哪一条运

河?

提示:巴拿马运河。;合作探究;主题一古代的水陆交通

【体系构建】;【史料探究】

1.问题探史——古代中国的水陆交通

史料一秦朝统一六国后,修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统一了车辙宽度;同时开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唐朝驿道将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拓展了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据孙家驷《道路概论》等;[研讨交流1]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驰道、直道和五尺道”“全国性道路网”“贯通”“世界之最”。

[成果展示1]

重视交通建设及规范;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陆路与水路相结合;注重与外国的交通建设;在古代领先于世界;服务于政治;交通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史料二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尤其重视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春秋时开凿了沟通江、淮的邗沟,战国时开凿了沟通黄、淮及其支流的鸿沟。隋朝为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巩固统一,开凿完成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代对大运河作了局部的变更和整修,宋朝十分重视开发大运河交通运输功能。此后,元明清三代皆建都北京,经济上仰赖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尤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以保障官方漕运。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研讨交流2]据史料二,简析我国古代开凿的运河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重视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巩固统一”“经济上仰赖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2]

特点:主要为南北走向。原因: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加强南北交通运输的需要。;【链接学术前沿】

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以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千米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早期古代交通工具比较落后,沿交通干线出现了许多驿站,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古代城市沿交通干线形成“串联”型分布。

——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

通方式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