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第二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试题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杭州亚运会已正式闭幕,多首背景歌曲伴随着运动员的非凡表现持续“出圈”。下列关于歌声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B.歌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C.扩音器增大了人听到歌声的响度D.歌声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速度

3.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中的展品“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17个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一个钟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指声音具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传播途径

4.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5.正常灰鲸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5Hz~25Hz。生物学家发现变异灰鲸Alice,其发声频率为52Hz,导致正常灰鲸“听不见”Alice的声音,如图所示为海豚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灰鲸与海豚同属海洋哺乳动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鲸听觉频率范围(灰色横条)很可能是?(????)

6.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C.超声波可以碎石,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8.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9.婚礼上锣鼓喧天,打鼓时鼓面因?发声;喜庆的气氛下锣鼓声属于?;邻居家小明正在写作业,对小明来说锣鼓声属于??。(后两空均选填“乐音”或“噪声”)

10.1987年我国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如图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11.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说明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大。

12.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成功闯入决赛,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他这次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m/s(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若一名运动员以该速度沿直线向一山崖跑去,在某处大喊一声并继续以该速度向前运动,2s后听到回声,则他喊话处到山崖的距离为m(此时声速为340m/s)。

三、实验探究题(16分)

13.在学习《声的世界》这一章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小组内同学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这个现象说明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88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喜欢整理试题,喜欢编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