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伤寒论》中的辩证法思想.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伤寒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试论《伤寒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张仲景根据《内经》的哲学思想,总结前人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

创立了六经辨证学说,为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法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篇就对立统一、先后缓急、寒热转化、虚实错杂等问题,探讨

《伤寒论》一书的辩证法思想。

一、对立统一

中医学用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概括地说明人体一切生理、病理

现象。《伤寒论》中的阴阳学说,渊源于《内经》,仲景根据《内经》

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认为疾病都有对立的(即阴和阳)两个方面。从阴

阳再可分表里、寒热、虚实,将机体抗病力的强弱,生理病理机制的

情况,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多方面分析综合,找出其一定的规律,概括

成6个证候类型,便于临床执简驭繁。如《伤寒论》第7条说:“病

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六经病中的三

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即以此为依据。三阴三

阳从邪正盛衰而定。邪盛正盛的整个病理处于一个兴奋的、亢进的局

面,属三阳病。三阳病多属阳证、表证、热证、实证。三阴病则与之

相反,整个病理趋势邪盛正衰,机体处于功能低下的局面。故三阴病

属阴证、里证、寒证、虚证。

《伤寒论》中对每一个病证的分析,同样包含了阴阳对立统一的

法则。如“发热”一证,可见于六经(太阴只有手足自温,没有提发热),

三阳病发热的病机,是正气向外抗邪有力的表现,阳气旺盛,正气处

于优势。少阴病有“反发热”,所指的热是假象,恰恰是阴寒之极,

正气处于劣势。因而,三阴的发热是阴盛阳衰的反映,与三阳病的发

热是抗邪力盛的表现有本质上的不同。一个“反”字就含这一深义。

疾病既是阴阳对立,则立法处方的目的就旨在调其阴阳,使阴平

阳秘,其病可已。《伤寒论》中的立法组方,就充分体现了协调阴阳

的作用,白虎、承气为治阳明热盛津伤之剂,泻热即能存阴;四逆、

理中为治阴盛阳衰之方,扶阳即能消阴,或泻热以救阴,或扶阳以抑

阴,都为达到同一目的——协调阴阳。阴阳协调,疾病自可趋向痊愈。

同时,《伤寒论》的方剂,在每一方中又寓有阴阳二义,如桂枝汤中

两味主药,桂枝辛温以助阳;芍药酸甘以养阴,两药都是相互资助而

产生作用。所以说,桂枝汤的本身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伤寒

论》方的组方原则,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也于此可见一斑。

《伤寒论》中的阴阳对立统一转化关系,除了上述病机、证候、

方药配伍而外,同时还体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病情变化的掌握。如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此证乃因发汗过多,

致漏汗不止,病情由原来的太阳病转变为太阳少阴合病,有了质的转

变。证既属太阳少阴合病,故方中用治太阳病的桂枝汤加上治少阴病

的主药附子。又如三阴病中的太阴病“脾家实,腐秽当去”,厥阴病

“厥去热回”等等,是由阴转阳的例证。说明疾病在一定的情况下,

可以由阳转阴,由阴转阳。在实践中此种互相转化的例子是很多的。

阴与阳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一方面是相互存在而对立;一

方面又相互转化而统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具体表现就是

邪正互相消长,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

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治疗法则是或扶阳抑阴,

或存阴制阳等等。这就需要明确阴阳互根的重要意义,这是《伤寒论》

中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的例子之一。

二、先后缓急

表里是表示病邪侵袭人体的部位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一般地

说,病邪侵犯肌表而病位浅者属表;病在脏腑而病位深者属里。表和

里是一对矛盾。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会有表里深浅之不同,在治

疗上当有先后缓急之殊。《伤寒论》中对表里同病各证候有一定的治

疗程序,约之有三:①先解表,后攻里。如第42条:“太阳病,外

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第44条:“……外证未解,不可

下也,下之为逆……”第164条:“……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②表病里虚者,表里同治。

如第163条:“太阳病……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

汤主之。”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

附子汤主之。,’③表病里虚,里虚急者,当先救里,后治其表,如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