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赏析(精选12篇)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
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
《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兰亭集序
赏析及主题思想,希望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赏析篇1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
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这种“序”
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例如《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
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
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
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显然,这篇短文是桃花丛中欢宴的记实。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
一大乐事,加之春风和煦,百芳争艳,怎不引发诗性大作。故秉烛于
桃花丛中,欢宴之余为从弟与其诗集作“序”。这篇“序”,抒情、
叙事、议论融为一炉,而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是全篇的主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开头慨
叹天地万物,如匆匆过客,虽慨叹,但不悲观,在他看来,既然“浮
生若梦”“为欢几何”?那么,只要“人生得意”,学古人“秉烛夜
游”纵情欢乐,便无所遗憾。文题中一“夜”字通贯全文,“及时行
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天看来不免产生人生消极之嫌,但作者似仙
人之语,胸襟如此旷达,可为一叹。“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
文章”,这里用“春”照应题目,在这“春夜”之际,“阳春”用她
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他的“文章”献给我,这是
何等的快慰与陶醉。所以,此句同他的“烟花三月”一样成为千古名
句,为后人吟诵不已。作者借“烟景”,“序天伦之乐事”,“幽赏”
助长“高谈”,快乐无比。“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是
春宴的最高潮。一个“飞”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兄弟们痛饮狂欢的
欢乐场景。素有“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酒后“雅”兴油然而生,于
是,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收束全文,
其乐观情怀与豁达大度的慷慨人生感染着读者。
再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是一部游宴诗集,作者借题发挥,
表明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
倾向,因此,这篇“序”,带有明显的抒情色彩。文章开篇通过描写
广阔的自然风景,抒发了对人生无限感慨的情怀。如叙述盛会的宴集
之地,以绚烂彩笔描绘了所会之地的自然风光、环境:“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山林,幽深静谧;溪流,清
澈明朗;激湍,飞花溅玉。作者将山水竹树之胜,清流飞泉之声这些
景物写得清明幽雅,而又生机盎然。写景是为了抒情,写胜地引出饮
酒,于是,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
情,各抒“怀抱”。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的
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其中“仰”“俯”二
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说明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
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这就自然而然地写出良辰美景之乐,预示了下
文将在写景畅叙的基础上抒发“幽情”。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承上启下,引发作者的感慨,衔接自
然。接着列举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静”者,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躁”者,归隐山林,
“放浪形骸之外”。尽管性格不同,好恶各异,但是“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大多数人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这是
因为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之
中。所以天下名士,不得不把保全性命当成头等大事。然而,人在美
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此中现象,道
出了个中原由: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念于生活中那
些美好的事物,崇尚有生之乐。随后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人的寿
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
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
噬,“死”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个体的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的渺
小而脆弱。于是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观点──“死生亦大矣”这
个哲学命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