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陈与义《观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内蒙古包头2022届高三下4月二模).pdfVIP

古代诗歌陈与义《观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内蒙古包头2022届高三下4月二模).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陈与义《观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内蒙古包头2022届高三下4月二模)--第1页

内蒙古包头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观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②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③。

【注】①此诗写于1130年夏,抗金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汴京(今

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②龙钟:

潦倒疲惫之态。③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

洗濯甲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第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因国破家亡而颠沛流离,寄身异

乡,困居山中。

B.首联中的“阴晴”表面上是指天时,其实也是指时局。诗歌起笔于蓄

势中暗藏深意。

C.诗歌对降临在山海之间的一场暴雨和雨后天晴进行了生动描摹,

诗笔精细,感受深刻。

D.尾联化用杜甫诗句,并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抗金胜利,不

顾个人利害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陈与义《观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内蒙古包头2022届高三下4月二模)--第1页

古代诗歌陈与义《观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内蒙古包头2022届高三下4月二模)--第2页

15.雨中的景物在诗人眼中形象鲜明,各具特点,请结合诗歌颔联和

颈联的内容进行赏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

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

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

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C.“山海之间”和“雨后天晴”错

(2)陈诗“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的意思我不嫌弃居所

破败漏雨,正好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尾联用典,出句化用

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化用老杜的“尽洗甲兵长不

用”,在此反其意而用之。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个典故:武王伐殷时,

天降大雨,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助我伐纣!”

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果真如此,

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陈诗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来抒发了诗人不

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

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

残破不堪的国家。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

古代诗歌陈与义《观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内蒙古包头2022届高三下4月二模)--第2页

古代诗歌陈与义《观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内蒙古包头2022届高三下4月二模)--第3页

们都得到庇护,个个欢乐开怀;无论风雨如何吹打,房屋都安稳如山!

这几句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贫寒者“俱欢颜”的理想。

诗人从安居推及人情,他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穷苦者的温暖。杜诗

直抒胸臆,由自己屋破雨淋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天下寒士的类似处境,

表现出作者济世的情怀、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抒发了诗人忧国

忧民之情。

答案:

(1)C

(2)杜诗直抒胸臆,由自己屋破雨淋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天下寒士的

类似处境,

文档评论(0)

138****12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