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2022
春风吹战鼓擂,今年高考谁怕谁,梳理强大的自信心,用自己的
实力全力去征服高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二年级
历史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高考考生。
高二年级历史会考知识点1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
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
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
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
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
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
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这样按血缘关关系系的的亲疏就形成了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
楚燕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
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
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
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
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
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
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
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
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
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
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
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
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高二年级历史会考知识点2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
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
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
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
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
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
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
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
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