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清末新闻事业.pptx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大公报》;;;;;;;;;;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内容上;新闻报道的体裁也日益增多,既有简明扼要的短讯,也有夹叙夹议的长篇;既有对某一事件的追踪报道,也有对全局形势的综合分析报道。除消息外,作为新闻新体裁夹叙夹议通讯也开始在报上出现,当时称为“通信”或“纪事”。

新闻标题一改过去那种按地区归类、一文一题和题文同一字号的做法,出现了大字题和主题、眉题、副题等多行题。

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一些报纸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开始发行“号外”。

;新闻摄影图片开始被广泛运用。摄影术于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1876年上海《格致汇编》最早刊登铜版镂刻照片,1901年《大陆报》和《万国公报》开始刊出影像逼真的铜饲版印刷的新闻照片。至此,新闻照片作为一种新闻手段登上了报坛。

为了及时获得新闻,不少报纸建立起了一支专业与业余结合的记者队伍,有的报刊还在外埠聘请通讯员和“特派访员”。

;评论;“时评”这种形式始于《时报》,就当日某一新闻配发短小精悍、鞭辟入里的言论,深受读者欢迎。后各报纷起效法。著名的有《神州日报》的“时事小言”栏,《民呼日报》的“公言”栏等。

“编者按”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期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当时大多为—事一议,置于新闻的后面,用“按”、“本馆按”、“记者按”、“记者曰”等字样开头,然后就新闻中的某一事件进行评论。

;副刊和广告;形式上;1904年上海《时报》对报纸版式进一步改革,将每天报纸划分为4版.根据内容拟定标题,配发时评,字号多样,力求版面醒目活泼。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期间,报纸已完全摆脱了书册式和杂志式的痕迹,成为对开或四开的单张报纸。像《神州日报)、《民立报》等大报,已发展成每天3大张12个版或4大张16个版。

“综合编辑法”被广泛采用,即将重要新闻放版面的显著位置,并充分利用大字、通栏标题、加框、加花边、设专栏、配图片等编辑手段,使报纸的特点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新闻团体的兴起;派报人团体

上海的派报业工会

“捷音公所”——递送报纸的工人

新闻团体的出现,成为报刊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总结(P128);(4)革命派在国内的办报活动开始崭露头角。一些明显倾向革命的报刊在上海、武汉等一些革命党人比较活跃的城市开始出现。

(5)立宪派报刊有了较大的发展。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之后,立宪派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但随着立宪的破灭,这些报刊也纷纷关闭。

(6)新式官报开始兴起,并逐步取代了旧式的官报,成为政府的喉舌。

这十年间,清政府还尝试制定新闻法,力图用法律来控制和约束新闻事业的发展。但在内容的制定和现实执行上,均不甚成功。

;四、新式官报的出版与

新闻出版法规的制颁;新式官报的出版;《湖北官报》和《汉口日报》;《公论新报》和《公论新报》广告;《湖北商务报》和《湖北学报》;地方政府官报;清廷在批示伍廷芳的文件中不仅允准《南洋官报》的创办,还进一步要求各省仿行。此后.各省纷纷根据自己的政务繁简和经济力量大办官报。

如《山西官报》、《安徽官报》、《四川官报》、《豫省中外官报)、《湖北官报》、《汉口官报》(原为商办)、《江西日日官报》、《山东官报》、《陕西官报》、《甘肃官报》等。其中以张之洞亲自督办的《湖北官报》较有特色。;《内阁官报》及其封面;中央级官报;此外,商务部和学务部也先后创办了《商务官报》和《学务官报》。

这些官报的内容主要是公布法律、命令、文案等等,且大多是免费发到各级衙门和学校,与一般读者无缘,并没有起到左右舆论的作用。

;新闻出版法规的制颁;在“新政”全面展开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报,在事实上承认了近代报刊这一资本主义文明的表现形式的合法地位。与此同时、清廷还正式允许朝政信息的公开传布,部分开放了“言禁”。

1903年,御史高昌生请刊谕旨阁钞,旨令朝事发交报房刊行。

同年,四川学政吴郁生奏请将内阁各部议复折件及各省办事诸章程大量编入报房所办报纸,以便官学人员阅读.

;然而,新报业虽因“报禁”、“言禁”的逐步开放而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一时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报刊,但旧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仍未被废止,危害清王朝政治统治的报刊反其宣传报道仍将受到清廷的严厉制裁,“造妖书妖言”罪仍是惩处报刊宣传的主要法律依据.

1905年,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载沣等在《奏请以五年为期改行立宪政体折》中提出迅速制定集会、言论、出版三项法律。

;

文档评论(0)

周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天堂湖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