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精品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屈原列传》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理解司马迁在叙事中融入大量议论的用意,鉴赏作者将屈原生平放在楚国日趋衰亡大背景下来展现的叙事艺术。

体会司马迁寄托在屈原身上的情感,进而了解司马迁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和进步观点。

能联系已学知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

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理想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不懈追求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理解司马迁在叙事中融入大量议论的用意,鉴赏作者将屈原生平放在楚国日趋衰亡大背景下来展现的叙事艺术。

2.体会司马迁寄托在屈原身上的情感,进而了解司马迁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和进步观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上节课中,我们一起了解了屈原悲惨的一生,从司马迁的评述中感受到了他的高洁品行、坚贞人格,作者对他的赞美和悲叹充溢在字里行间。我们先来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一下反馈。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关于史传“变体”: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这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所以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承担的单元任务

作为《史记》当中一篇较独特的纪传体散文,本文有着独特的叙事艺术。仔细品读,感受作者于叙事中融入大量议论,叙评结合,论中有情的叙事艺术,理解作者寄托在屈原这一形象上的情感,培养我们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第二课时

三、学习活动

(一)作业反馈

1.司马迁为屈原所作的这篇传记,别具一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赞颂、同情、悲叹之情。请大家仔细体味,各举一例,并具体分析说明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

(1)赞美:“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赞美屈原杰出的才能;

(2)悲叹:“屈原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国家危难之际,屈原依然眷顾楚国,心系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却最终也没能被召回。字里行间,能读出司马迁对屈原不幸遭遇深深的悲叹和同情。

2.请从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可结合课外资料,为屈原整理一份简略的人物年表。

屈原简略年表

时间

事件

前340年,一说前339年正月初七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

前319年

升任楚怀王左徒

前314年

因谗见疏,被罢黜左徒,任三闾大夫

前313年

第一次被流放(汉北地区)。

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均败,汉中郡沦陷

前311年

出使齐国。回楚时,张仪已被放走,他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张仪,未果。

前299年

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力劝怀王不要赴秦国会:“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不听,被扣秦国。

前296年

楚怀王死于秦。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

前295年

屈原到达长沙,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前278年,大约楚顷襄王二十一年五月初五

投汨罗江自尽,终年62岁左右。

(二)文本解读

如之前所说,这篇史传虽然以叙事为线索,但是抒情和议论的成分十分浓烈,远超记事和叙述。在这篇文章里,司马迁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肆情的赞扬与批判,发表着自己对历史的心声。其中,他插入了两篇文论,一评《离骚》(第三段);二评君王(第八段)。

本节课主要来欣赏本文这种“叙议结合”的叙事艺术。先来看一下第三段评述《离骚》的内容。

【思考1】阅读第三段回答,本段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评《离骚》的?

从四个方面评价离骚:

1.创作原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1)创作的原因是“忧愁幽思”,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故而生怨。当忠为奸害,正为邪曲,一腔悲愤凝于笔端;当人“上呼苍天”,“下呼父母”,困顿倦极之时,《离骚》也是生命中最本真的呼唤。行文的字里行间,寄寓了作者对屈原深切的同情。

(2)“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

“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