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阅读题-解答送别诗阅读题.pdfVIP

高考古诗阅读题-解答送别诗阅读题.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古时交通不便,亲人朋友往往

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

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唐代以写送别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

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一、知识梳理

1.送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别”等字词。如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

(2006年湖北卷)。

2.杨柳、长亭、南浦、美酒等是表达离情别绪的主要意象。“柳”

与“留”谐音,因此古人有折柳留客、折柳相送的风习,杨柳依依之

态又和人们依恋之情和谐交融在一起,《诗经·小雅·采薇》中“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是最早以杨柳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柳永《雨

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都是以柳色烘托离

愁的名句。长亭是路旁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所,是陆上送别

之地。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如白居易《南浦别》中“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古人离别时往往设酒饯别,因此酒又成了送别诗中常

见意象,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此外,春草、流水也是送子别诗中常见意象。诗人常以连绵不断、

远接天涯的春草和流水来比喻无穷无尽离愁,如李煜《清平乐》中“离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踏莎行》中“离愁渐远渐无

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五种:(1)表达对亲友的依恋不

舍,如杜牧《赠别(其二)》中“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人眼中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

主人公黯然销魂的离别而伤心,移情于物,表现了不忍分离的笃挚情

感;(2)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关怀、安慰和祝愿,如高适《别董大》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慰藉朋友的朴质话语中给

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之感;(3)抒发与亲友别离后的孤寂惆怅之情,

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2006年湖北卷)中“日晚江南望江北,寒

鸦飞尽水悠悠”,在天涯一望中寄寓了孤寂空虚之感和无限思念之情。

(4)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

自喻,从清澈无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令

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5)表达别后对亲友

的思念之情,如薛涛《送友人》中的“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

塞长”。

4.送别诗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有些送别诗只

在结尾直抒胸臆,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2001年全国卷)尾

联“相送情无限,沾衣比散丝(雨丝)”,将离别之泪与雨丝融在一

起,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绝大多数送别诗是借助景物描写间接

抒情,即借景抒情。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乘船远去的帆影已消失在碧空尽

头,可李白还凝望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流向水天交接之处,这久久凝

望中寄寓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挚意。虚实结合是送别诗常见手法,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

临别时的情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别后酒醒后

情景。全词运用虚实结合的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离愁别绪。

二、题型分析

1.(2018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

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

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

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

谊的珍惜与赞美。

2.(2012年高考江西卷)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

3.(2010年高考江苏卷)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

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4.(2013年高考湖北卷)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送别诗阅读题主要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类。选择题可以从句子意思、

表现手法、结构手法和思想情感等角度设计选项内容,第1题主要从

句子意思和思想情感两个角度设计四个选项。简答题主要有关键意象、

表现手法和思想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5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