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同步教学设计4《古代诗歌四首》人教2024.docx

七年级语文同步教学设计4《古代诗歌四首》人教2024.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教学课堂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交熟练背诵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

【难点】

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了朱自清、老舍、刘湛秋先生笔下的四时之景,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去欣赏古诗中的风景,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情。届时,我们将会举办班级古诗朗诵会,今天将通过完成以下任务做好赛前准备。

二.展示目标:

1.反复诵读交熟练背诵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明确任务与标准:

1.各小组按要求完成朗读任务:

eq\o\ac(○,1)读准字音,画出重音、停顿,可以适当设计朗读的体态、手势和表情。

eq\o\ac(○,2)结合诗歌内容说一说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eq\o\ac(○,3)选择合适的配乐进行朗读。

学生按要求活动。

2.学生展示,同时纠正并明确诗歌的韵律及节奏:

补充知识:

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近体诗”)。

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律诗: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古诗律诗节奏规律:

四言诗一般为“二二”式;五言诗一般为“二三”式。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三”节奏。六字句一般停顿是“二二二”。

3.明确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给本课的这些古诗分分类,明确朗读的韵律及节奏,完成表格:

题目

体裁

作者简介

节奏

《观沧海》

古体诗中的四言诗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二二”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二二三”式

《次北固山下》

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

王湾,唐代诗人。

“二三”式

《天净沙·秋思》

元曲中的散曲(小令)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被誉为“秋思之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六字句为“二二二”式

4.再次有感情朗读。

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活动二:读《观沧海》悟情,初步学会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1.读诗不仅要读准节奏,更要读出情感。那么,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而读出诗人的情感呢?

补充知识:

理解诗歌内容,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了解作者、背景;抓标题、意象、意境;抓关键词句。

所谓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2.补充《观沧海》资料:

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背景资料: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削平了北方群雄。七天月出卢龙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实际,写下了这首诗。

小结:

由背景资料可知曹操具有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结合注释及意象,想象画面,以第一人称改写诗歌。

示例: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