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教育目的对整体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定向功能
B.调节功能
C.评价功能
D.控制功能
答案解析:A。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功能,任何社会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育目的才得以定向的。
教育目的及其所具有的层次性,不仅内含对整体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而且还含有对具
体教育活动的具体规定性。
2.“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应映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答案解析:A。“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意思是书读好了,功名利禄自然
就有了,体现了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3.下列观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不躐等
D.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答案解析:C。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把教育平等的理论划分为三类:(1)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点,如
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2)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如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类”等;(3)“民主主义学派”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个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理念,而教育平等是实
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故A、B、D三项均是教育平等观念的体现。“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
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故C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
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答案解析:C。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5.赫尔巴特认为,应把心理学和()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
A.化学
B.伦理学
C.管理学
D.生物学
答案解析:B。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他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
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企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
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6.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答案解析:D。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育现象被认识揭示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都是教育学
的研究对象,教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故选D项。
7.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
A.蔡元培
B.席勒
C.王国维
D.斯宾塞
答案解析:C。王国维首次把“美育”纳入教育之中。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不仅使用了
“美育”这一术语,而且明确提出美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易错警示:在我国近代史上,“美育”的发展离不开两个人物-王国维和蔡元培。考生应注意区
分二者对“美育”的贡献。一般我们认为,王国维是第一位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美育的性
质和地位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人。而在我国教育领域,“美育”一词的流传应归功于蔡元培,他主
持教育工作时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8.《学记》中的“藏息相辅”即主张()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答案解析:C。“藏息相辅”的意思是:教学中要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
教学效果。
9.首先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卢梭
答案解析:B。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0.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并且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夸美纽斯
答案解析:A。康德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适当的控制,“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
物”,他还提出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必要的“管束”和“训导”是实现自由的必要保证。
此外,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所以,题干所述的教育家为康
德。
11.“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朱熹对()的解释。
A.愤
B.启
C.悱
D.发
答案解析:C。朱熹对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所以,“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朱
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