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使中国产生、继承和发展了许多节日。尽管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雄黄酒、六月六晒衣物及年终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需求,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是由于当时人们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较少,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巫术、宗教和一些传统仪式。这就必然会使这种民间文化带有一些消极的因素。它标志着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处于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民间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儿童都喜欢的文娱活动。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族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挂艾蒿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等活动。至于那一年新始的“元旦”,活动事项就更加繁多了,《岁时广记》里这部分的资料就占了三卷。民间的许多节日,是包括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在内的。从社会文化的门类看,它包括了经济、宗教、伦理、艺术、技艺等活动。它是许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览会。
由于上述特点,民间节日的功能必然也是多方而的,关于人际的团结、社会规范的保持、技能的表现、医药的运用,以及对各种心理的慰藉……总之,民间节日在过去尽着各种社会的功能,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应用,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今天不能简单地以旧文化、旧生活模式一笔抹煞它。
现在,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劳动节、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沿用,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作相应的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入了许多新的活动;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和亡故亲人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钟敬文《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
材料二:
①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生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从打折促销过洋节的喧嚣中走出来,有助于我们真切体会有生命力的文化滋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③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乡土社会转为城市生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为传统节日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原有传统节日仪式的简化、转化,并不意味着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会彻底改变。传承创新,则更能把握时代、引领潮流。
④传统节日不断融入生活,能让人们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最近几年,内涵丰富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线上科普、“云观展”、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也让传统节日传承创新获得了强劲动能,开启了无限空间。当传统文化与数字文明相遇,“礼”便有了形象,“乐”就有了声音。清明上河、敦煌遗书可以数字巡游,广寒宫、未央殿可以“云端漫步”,玉兔嫦娥可以下凡成为数字藏品。借助直播技术,天南海北的人们可以一起赏月抒怀,实时观看音诗画等创意表演。数字化,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丰富传统节日的体验感。传统节日的数字化叙事和参与过程,让人们可以期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届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高三冲刺调研押题卷语文试题(一)(解析版).docx
-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四)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三5月模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