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3000字.pdf

胶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3000字.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胶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3000字

胶州秧歌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具有鲜明的齐鲁文化

特色。胶州秧歌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也是胶州人民变化

的时代意识的体现,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在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

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胶州秧歌也随之不断创新与调整,其艺术

本质更加纯真,审美意识越来越符合现代化审美追求。

一、胶州秧歌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山东省胶州地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其地区面积辽阔,生态环

境优美,是我国主要港口之一,胶州市的名字就是由此得来的。早在

一千多年以前,齐鲁两国相继对这片地区进行了统治,这片大好河山

由此获得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也成为齐鲁文化的主要传承之地。

胶州地区具有较强的海洋性气候特征,人们水路交通相对其他地区较

为便利,饮食、住宿情况也较为优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多种经济

形势并存的发展形式,也导致上层建筑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其中,

胶州秧歌就是发展产物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

胶州秧歌最初起源于北方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进化过程中,将民

间小调、舞蹈杂技、戏曲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成为一种

为了满足人们享乐的独特艺术文化形式,以山东地区为中心,逐渐向

周边省市扩散。

二、胶州湾沿岸地区三种民间手工艺的现状(一)城阳西城汇黑

陶位于胶州湾沿岸的城阳西城汇街道有这样一位手工艺人——田守

超,坚持着用最传统的方式制造黑陶制品。城阳西城汇的黑陶制作早

在明朝就出现了,到民国时期这项技艺已经十分纯熟。西城汇黑陶制

品类别多样,不仅日常生活器皿热销全国,还有陶瓦、龙头等传统建

筑用件。直到建国初期,城阳西城汇黑陶一直处于兴盛时期。然而建

国后,随着国内生产水平提高,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得价格更为低廉

耐用的不锈钢、塑料等新型日常用品走进千家万户,人们的衣食住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全手工生产的传统黑陶制品便逐渐淡出

人们的视野。曾经的西城汇村家家户户都做黑陶,现在却只有田守超

夫妇在坚守着这门手艺。西城汇黑陶的制作技艺不算复杂,原料取自

村旁黑水河岸边的地下一米的黑粘土,使用现代科技调查发现这种黑

粘土主要化学成分是无机硅铝酸盐,并富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

还可以吸附过滤有害元素,制作饮食器皿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不禁惊

叹500年前的先人挑选了这么合适的一种原材料来制作黑陶制品。艺

人田守超将黑陶粘土采集回来后先和泥,和好后便制作陶胚,经过阴

干后打孔,入自家窑里烧制两天一夜,烧制期间火候的把控很重要,

需要烧、熏、焖等方式相配合,期间他会和妻子轮流看窑烧制。每窑

每次产出大概一百个左右成品。现在这些成品基本都是家用饮食器皿,

大致没有什么装饰,销路基本都是被村里大队收购然后在附近销售,

尺寸最大的每个也不超过30元。

这种西城汇黑陶器皿,采用全手工传统技艺制作,造型质朴,质

地细腻光泽,没有过多的修饰反而给人更加回归自然的淳朴享受,加

上天然健康的选材,其实很契合现代人的需要。然而田守超坦言现在

做黑陶制品收入不佳,村里没有人愿意继续从事这一手工艺制造,只

有他。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基本情况

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漫长的历

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保存着浓郁古朴的民

族风情,民族文化保存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目前,有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州级民族村

寨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0个。

县从2006年开始“非遗”普查工作至今,已普查到资源总量120项,

其中:民间文学27项,以苗族《刻道》歌、苗族《古歌》、苗族十二

路《大歌》和苗族十二酒歌等高坡苗、河边苗等传统的叙事民歌为主,

忠实记录了古代苗族的历史风貌、风俗和进化过程;民间音乐19项,

最有代表性的是苗族的“飞歌”、“情歌”和“游方歌”,其价值主要

表现为以歌动人、以歌传情,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民间

舞蹈8项,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芦笙舞、板凳舞、踩鼓舞和捞虾舞,

是集祭祀性、欢乐性、参与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舞蹈,是苗族群众精

神上的释放和凝聚力的具体表现;民间美术5项,分别是苗族服饰、

银饰、挑花、刺绣和剪纸;民间手工艺15项,以苗族服饰制作、苗

族银饰制作和苗族织锦制作为代表,代表苗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

民间曲艺2项,分别是苗族便哦

文档评论(0)

176****3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