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6
四川省三台中学试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长,诗歌创作也开拓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奇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阅历,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阅历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阅历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生疏。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折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远眺式的感性书写。这种书写始终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旧是坚实的陆地。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挡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惊,拒绝了干脆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宽阔。这种对于海洋的远眺式书写构成了审美阅历与生存阅历的双重自闭。在远眺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长,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主动的关系。
③现在,到了必需与海发生主动关系的时刻。诗人们不再满意于对海的远眺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接连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主动努力。诗人们最终摆脱了远眺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阅历。
④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阅历的开拓。在诗歌中,海洋成为祖国的详细构成部分,被诗人详细地感知。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此,有了颜色、气味、形态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飘带的祖国/珍贵的被波浪蜂拥的乡土。”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珍贵的乡土。
⑤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海洋在拓展诗的阅历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诗歌本身的形式与语音的潜能。诗人蒋浩的作品《诗》是一首典型的“海之诗”。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特别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诗歌接受的体例具有波浪般的片段性、一种海水涌动的语法和一排排浪式的句群。“岛是这颗心脏。波浪是,船也是。”诗人不再仅仅把海洋作为一个观光的对象,而是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重新绽开诗人的语言和诗人的世界。
⑥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阅历的体验。当诗人被命运驱使,来到大海之中,他总会从大海里获得他所找寻的东西。很多震撼的瞬间会楔入诗人涌动的生命的潮汐中。这样的瞬间,要求诗人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阅历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阅历;或者说,为这种全新的生存阅历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假如再用以前的“风、花、雪、月”的诗意阅历模式,明显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
⑦当一个诗人敢于站在大海边上,敢于出海,敢于像海燕置身于海洋的风暴中,他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
(摘编自田一坡《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阅历。
B.当诗人跃过陆地的边界,投身大海之中,那些震感的瞬间总会使他找到一种全新的生存阅历。
C.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认知。
D.当诗人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观光对象时,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接受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就提出了“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义。
B.②至⑥段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观点,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C.在论证对待海洋的看法上,作者列举《三沙抒怀》等,与曹操和海子的诗形成对比。
D.文章最终指出诗人们要敢于置身海洋的风暴中,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收束有力。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摆脱远眺、观光、想象式书写,让海洋内化为诗人的视野,才能带来全新的诗歌感受。
B.诗人假如恐惊大海,拒绝直面其幽深宽阔,就简洁造成审美阅历与生存阅历的双重自闭。
C.想要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海洋化的生存新秩序,就要摒弃传统的诗意阅历模式。
D.“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五中学即墨二中2024_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2025届新高考化学仿真试卷系列2含解析.doc
- 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普通班.doc
-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地理学后结课考试试题.doc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综合试卷3新人教版.doc
- 四川省南充市2024_2025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扫描版.doc
-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 北京市东城区2025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大学组织部工作总结.docx
- 2024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5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