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平:分析欧阳江河《阿多尼斯来了》沉思的语境.pdfVIP

陈亚平:分析欧阳江河《阿多尼斯来了》沉思的语境.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亚平:分析欧阳江河《阿多尼斯来了》沉思的语境

诗学-哲学:对缺失的弥补

——分析欧阳江河《阿多尼斯来了》沉思的语境

陈亚平

欧阳江河,1956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原名江河,现为北京师范大

学特聘教授。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3年至1984年间,他创

作了长诗《悬棺》。其代表作有《玻璃工厂》、《计划经济时代的爱

情》、《傍晚穿过广场》、《最后的幻象》、《椅中人的倾听与交

谈》、《咖啡馆》、《雪》等。出版中文诗集9部,出版德文诗集4

部,英文诗集2部,法文诗集一部。其写作理念对20世纪90年代以

来的中国诗坛有较大的影响,现居北京。

欧阳江河在近期诗作《阿多尼斯来了》中表现出的语境指向从自

身开启应变的东西,不是每个诗人在天性上都是等同的。人类的词语

对不可说的说,只能植根于心智独一无二对某种歧义运作的偶现。从

《阿多尼斯来了》诗作每一个字眼着手,我们总是能看清欧阳江河那

些词语赖以立足的多义的始点:

“心动者,打开心静的层层卷耳,

借乌云般的舒伯特一听。

昔人何人,如问如忘,

以其深耳掩其深惑,

……”

句子用隐显言说的方式表现了:心迹无影的行走,空气在这里倒

停,那重音的迂回,过程里的空气,组合了造物的时序,……静默本就

是开启涌动的独有之音。诗作第一节的情形,和亚里士多德那里的灵

魂沉思的语境完全不同的是,欧阳江河用的是内感的隐和显——那个

多义的语言陈述的思差状态,这个,总是需要诗人思想靠思想本身的

身体来做出一种变动。我可以看到“心动者”这个词语聚集的心境的

原发状态,就是先于经验的一种自行产义的灵魂侧现,突现的超越,

和一种解禁。

“乌云般的舒伯特”这句诗隐喻了忧郁的地平线上面回旋的低音,

这个在音段中隐形了的羁旅者,总是在图像的大地上滞留,让音程的

步伐在神一样的修辞道路中环绕,测度它的不可知。诗句“深耳掩其

深惑”这句直陈式古汉语主谓短句,把“听”但又“没听”、“有”

但又“没规定”之思的广义领域,摆到了我们的眼前。人类总是要把

感受的显化变成更隐蔽的迷误,把一种彻听,变成完全没有一点获知。

我要说:大听必悬,大知必孤。因为,接受的限度就在于有更高的接

受,在后面运行。

我哪怕不划出界限,欧阳江河诗作向自己心灵习得的那个语言变

式,也有特别心智的可靠优越性……通过他区别比较对词语陈述保持的

那个玄思所指,就能认清这一点。

我要说,用思考的一种感应来做思考内在转向的多个迂回,就切

近于思辨合应的玄思,玄思和语感一样总是天赋能力,从来不是学院

教和学的。恩格斯、柏拉图、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叔

本华、尼采从不否认天赋能力,这一直让我很兴奋,绝不是偶然的。

思和言,向自己心灵切近,不至于会失去一些原发的内觉,特别是,

诗和思的始点状态那种不可预知当前性的一种超感觉。照我看,灵魂

能挫阻智觉重现脑际,会穿走在古俄语般发生之母的凹谷,召聚和想

象力同行的巨云奔驰的荒原。诗总会有一种智觉,它前设了先天性的

综合前形状态的内感,这个内感,可以说是传统诗学和现代诗学从来

没有普遍洞察和特别揭示的运思的基本特征。

在面对思和言的运思中,从来没有一个自启内源的先行标准,能

够从根本上取消诗学眼界上的哲学式的前智觉。我新发现的倒是,重

现诗学显示出始源先行的一些诸思互助的那回事。我健全地在这儿预

言:诗学可解性中和哲学交织的那种生产力本质性的源泉,永远通向

不可能被解构的思想之流。洞察整个人类文明各个差异样式的底蕴,

都是把思和诗变相结合起来的变式。就像语言克服语言,那些意义的

笔下生活,灵魂为写的思熬老。

《阿多尼斯来了》第二节中能明显感觉到这种变式的陈述句法:

“阿多尼斯来了。

落日之壮美,以众身皆轻之灰

……

以此回看战国时代的骑牛之人

这一身轻的千金散尽。”

诗句“众身皆轻”那个“落日”的在眼之物,每一部分都对应了

“战国时代的骑牛之人”那“一身轻”的在身之心。“一身轻”我解

说的意思,就是轻微但不满盈的心神缩身,一个心神缩身越多,心神

的虚形之行就越远。既然《道德经》说的“生而不有”,不能推理也

不能论证出“一身轻”这一解释空间,那么,并不意味我就没有一个

对“生而不有”这一说法再做创造的其他面向。因此,我完全可以把

对“生而不有”这句话感知的解释,越界地发挥成:派生,但不固定

持有唯一的境界—

文档评论(0)

183****65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