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绿牡丹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docx

江山绿牡丹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7.140.10X55

备案号:13821-2003

浙江

省地

DB33

方标准

DB33/T245.2-2003代替DB33/T245.2-1999

江山绿牡丹茶

第2部分:栽培技术

JiangshangreenpeonyteaPart2:Cultivationtechnology

2003-06-20发布2003-06-28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3/T245.2-2003

前言

DB33/245-2003《江山绿牡丹茶》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苗木;

——第2部分:栽培技术;

——第3部分:鲜叶与加工技术;——第4部分:商品茶。

本部分为DB33/245-2003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DB33/T245.2-1999《江山绿牡丹第2部分栽培技术》。

本部分与DB33/T245.2-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绿色食品无公害茶栽培技术的要求,以及便于茶农易于技术操作着手,从茶叶生产的实用性、食品安全性、茶叶经济效益出发,对原标准作了重大修改,更加详细地表述了茶叶生产技术标准范围。由本部原来十二个的标准增加到十三个标准,增加了一个规划设计标准。其余十二个标准与原标准相同,但标准中内容有较大变动或增加。如公倾(ha)为计算单位改为以666.7m2为计算单位,以生产者习惯计算法进行操作安排生产。又如为了江山绿牡丹茶达到无公害茶标准,从茶园立地条件到栽培技术措施也作了重大修改和增加了一些标准内容。特别在茶树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治方面变动更大,使该标准的技术措施贯彻实施更能符合江山绿牡丹茶达到丰产、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之目的。再如为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在茶树施肥、茶叶采摘等方面也提高了标准,使目前推广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该标准中得到广泛运用。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山市农业局、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山市茶叶公司、江山市仙霞茶场。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炳法、胡群英、严文、毛杨仓、陈光明、郑樟才、余平、姜建东、周浩欣、陈樟水。

5开垦

江山绿牡丹茶

第2部分:栽培技术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江山绿牡丹茶建园条件、规划设计、品种选择、开垦、定植、树冠管理、土壤改良与营养、营养与施肥、茶园土壤水分管理、旱害与湿害预防、病虫害综合防治、鲜叶采摘等栽培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江山绿牡丹茶园的栽培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㈠GB/T8321.2-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㈡GB/T8321.3-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㈢GB/T8321.4-199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㈣GB/T8321.5-199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㈤GB/T8321.6-2000农花合理使用准则㈥NY/T52-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

3建园条件

3.1茶园位于江山市行政区域内,茶园周围没有污染源。

3.2土壤土层深厚达1m以上,pH值4.5~6.0,土壤含石灰不得超过0.2%。

3.3山坡地或丘陵地,坡度25°以下。

4规划设计

4.1道路设置:根据园地规模、地形、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及其操作道。

4.2排灌系统设置:纵沟、横沟,纵横沟相连、沟沟相通。

4.3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4.4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4.5品种选择

4.5.1新建名茶基地,应选用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发芽早而齐的无性系繁殖的茶树良种。

4.5.2对原有香气清高、滋味鲜爽、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有性当地群体种、鸠坑等品种要采取更新复壮改造措施。

2

DB33/T245.2-2003

5.1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可直接开垦,深度50cm。

5.2坡度15°以上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砌筑梯地,梯面宽应在150cm以上,然后初垦,深度50cm。

5.

文档评论(0)

文档下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