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练习题和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
1、文中第一段为什么写桃林的美好?(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
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景,至少用一种修辞。
答:你看那桃林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
就像是一片粉红的彩霞。地上的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
像眼睛,像星星。树上的花瓣纷纷落下,就像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3、第一段文字描写了乡间美景(桃花源生活图景),请从三个
方面指出美好的含义。
答: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和平安定人文环境:自
由快乐
4、桃花源人见到渔人为什么大惊?
答: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暗示没有外人来过,说明桃源
与世隔绝久远。
5、桃花源人来到桃源之后,为什么“不复出焉”?评价一下这
种做法。
答:桃花源自由快乐,和平安定,他们不想再次被卷入外面的世
界的纷争,再次受到剥削压迫和战乱之苦。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
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
应该起来抗争。
6、渔人为桃源人讲述外界情况时,村人“皆叹惋”,试分析
“皆叹惋”的内容。
答: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不能
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渔人离开桃源时,村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因为桃花源里的人们不想让美好的生活受到打扰,不想涉足
于桃花源外的战乱分争,更不想像桃花源外的人一样饱受生活的痛苦!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试分析此人都说了什么?
答:一是说了社会的动乱黑暗及秦以后的变迁。二桃花源外是百
姓的苦难。
三是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9、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鱼人的交谈都设计了哪些内容?
答:(1)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2)挑花源人告诉渔人自
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3)桃花源人向渔人打探的桃花源以外的世界
的情况。(4)桃花源人叮嘱渔人不要告诉其他人有桃花源这个地方
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看似普通的一笔
有何深意?
答:突出了桃花源与世隔绝的时间长,外界变化大,可是却依然
是一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
11、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
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
答: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
花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是作者寄寓理想的圣地,表达
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12、文章结尾用真实的历史人物刘子骥出来作证,有何目的?
答: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个尾声——有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
来作证,故事就更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也就变得更浓了.
1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怎么看待这
种理想?
答:作者所处的东晋末年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因此
他期待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战乱,没有剥削、自由快乐、和平安
定的社会。作者这一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
一定的进步意义。但这样的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而只是一种空想。
14、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的
美好境界?
答:(1)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2)、反应广大人民的愿望
(3)、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批判
15、作者笔下的桃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没有剥削、压迫、战争;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1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花源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答:渔人离开时“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
志”,却“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却“未
果,寻病终”。
1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