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浅析悲剧的美学特征
摘要:
中西方拥有各自的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使中西方的悲剧有着巨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主人公,悲剧结局以及悲剧的价值来浅析悲剧的美学特征,中西方的悲剧都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西方文化里的悲剧体现了现实的悲剧性和文化的悲剧意识。东方文化里的悲剧以惨绝悲极的苦戏吸引人的眼球。中西悲剧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悲剧主人公;悲剧价值;中国悲剧;西方悲剧
引言:
悲剧是美学审美对象的范畴,有着重要的美学地位,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恐惧和怜悯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这种净化作用也就是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崇高是悲剧的基础,本文将从中国的悲剧《窦娥冤》,以及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悲剧主人公祥子,西方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悲剧来看悲剧的美学特征,并简要陈述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悲剧价值。
正文:
一、中国式的悲剧主人公
悲剧人物是指在全剧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不包含剧里的其他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整部剧大局,决定悲剧的属性。中国古典悲剧的主要人物形象源自于民间,多为弱小善良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形象,重视写悲剧人物的的无辜性,让观众产生怜悯和同情感,富有人情味。中国悲剧美感的显现,主要是由于其力量弱小,但本性善良,但善良的本性却和悲苦的结局所产生的巨大反差正是悲剧美感的具体显现,不尽的怜悯和同情油然而生。由此使剧外的观众对悲剧主人公的命运不由自主的思索。在思索中去省视社会、思考人生,具有实质性的价值。
备受摧残的娇小柔弱女子悲剧形象
《窦娥冤》正名为《感动天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是元杂剧悲剧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窦娥冤》写的是窦娥被无赖张驴儿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故事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用窦娥冤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极端黑暗、残酷混乱的悲剧年代。窦娥只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弱小者形象,自幼丧母,父亲窦天章为考官名无钱还债,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蔡家当童养媳,窦娥长大成人后把家事料理的很好。深受蔡婆喜爱,与丈夫结婚后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勤俭持家,体现出了中国最质朴、传统的妇女形象。悲剧的开始是从窦娥丈夫的去世开始的,蔡婆的身上表现出胆小怕事的社会底层人物形象,所有事情能妥协的就妥协。在面临重大的家庭变故时,窦娥表面看似柔弱,娇小,但内心却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在面对不公正时,敢于据理力争,但力量太过弱小,无济于事,无法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相抗衡,酿成了最后的悲剧。窦娥
中的哈姆雷特,是自身性格的挣扎,最后因为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而造成悲剧。
二、西方古典悲剧,高贵与崇高
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人物是“高贵”的,悲剧事件是“崇高”的,按西方观众的审美心理,悲剧是对伟大的人物的一种模仿。西方西方悲剧选择伟大、高贵、崇高、英雄的人物做主人公,是因为它将主人公的地位与他们的社会价值、产生的悲剧效果及观众的审美感的关系看成是正比例的。他们的价值比那些普通的小人物显得重要得多。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是国王,描写的是重大历史事件。俄狄浦斯王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四处防范躲避,但仍逃不开“弑父娶母”的悲剧,任凭其百般努力,却始终在命运的圈子里被摆布,最后自挖双目,自我放逐、流浪,他的命运是由阿波罗预先注定、德尔斐神谕早已预言而无法抗拒的缘故。《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因自身性格的软弱和犹豫错失了一次次复仇的机会,最后酿成大错,造成悲剧。在西方悲剧在表现冲突的过程中,着重塑造人物复杂的性格,尤其是他们在与命运、性格挣扎中所显露出来的致命缺陷。
三、悲剧的价值
悲剧的价值,就是悲剧的舞台效应,也就是观众看完戏之后的那种悲剧快感。
(1)西方悲剧的价值
西方悲剧结局呈现给观众的是悲惨的场面,如阴森可怕的事件,灾难毁灭的结尾,给人的是一种生活的逼真快感。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剧终时俄狄浦斯王自挖双目,自我放逐、自我流浪,神的预言无法抗拒。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价值作了这样的论述:“悲剧的效果怎样产生,既然最完美的悲剧结构不应是简单的,而应是复杂的,而且应模仿足以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的事件。悲剧的效果就在于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种怜悯与恐惧就是西方戏剧家通常称作的“净化”作用,即通过悲剧生发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这种净化作用也就是美学意义上的崇高。西方悲剧的主人公,总是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有致命的缺陷,而最终酿成悲剧,这种性格特征必然导致他的结局是大悲的,即“一悲到底”。
(2)中国戏剧悲剧的价值
中国戏曲悲剧讲究“团圆结局”。由于悲剧主人公大都是小人物,其中又多数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