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六年级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内容介绍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主题和目标教学目标掌握《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诗词《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2阅读《宿建德江》,学生将感受到江南的宁静美,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寄托背诵《宿建德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学生通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德”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着老舍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欣赏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词三首》,一起来欣赏月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山村夜晚的景色吧。

揭示课题《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二课为起点,体现上挂下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教师强调“渚”的读音,及根据注释②,让学生明确“渚”的意思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3.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

4.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后提出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运用方法,理解诗意

(一)回顾理解诗意的方法。

(二)分小组仔细品味诗的大意。

(三)汇报学习情况。

《宿建德江》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大意是: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一)走进建德江,感悟愁思绪

1.想象画面

教师提出问题:读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夜幕降临,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要低沉,江水清清,显得和明月很亲近。

2.感悟诗情

(1)教师提出问题:诗人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愁。

(2)教师提出问题:面对黄昏的日落,诗人为何会涌起“新愁”?

资料链接:孟浩然早年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最终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宿建德江》写于诗人在长安应试失败之后,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于是开始了漫游的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愁是因为远离家乡、仕途失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资料对诗人当时的处境进行了解,从而更加深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行旅诗。

(4)教师提出问题: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人都留下了满怀愁绪的诗句,你能说一句吗?

(二)登上望湖楼,醉享奇趣景

1.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用以下句式说说你的体会。

读了______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中我最欣赏的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__________。

2.学生交流汇报想象的画面。

3.深入理解题目“醉”。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抓住这一特点,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一)朗读指导: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放慢语速和语调,重读“愁”字来读出诗人的愁绪。

(二)尝试背诵: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提示尝试学生借助插图背诵诗句。

六、总结方法,课后拓展

(一)总结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布置课后练习。

1.画:画一画本课所学两首诗所呈现出的画面,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找:收集孟浩然或苏轼的故事和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们再次感受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美好景色。)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鹊、蝉”2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词题

揭示词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词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生齐读词题。

二、链接资料,了解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南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