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治疗----温针灸疗法.ppt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针灸疗法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定义

操作方法

特点

常见病症灸法

目录

一、定义

温针灸是用艾绒等方法加热刺入体内的针柄,将针刺与艾灸
相结合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温针、针柄灸。首见于《伤寒论》。


・《针灸大成•卷四》载:“王节斋曰:近有为温针者
,乃楚人之法。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
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


•温针灸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二、温针灸的特点

•综合了针刺与艾灸的功效,以针刺为主,并借助热力,通过针体传入臘穴,以温通经脉,宣行气血,用来治疗寒滞经络,气血痹阻等疾病。

四、操作方法

将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使针根与皮肤表面距离2~4cm左右,留针不动。于针柄上裹以枣核大小粗艾绒制成的艾团,或取1~2cm左右长度的艾条套在针柄上。

(一)要点:

一般从艾团(条)下面点燃施灸。待其自灭,再换艾团(条)。如用艾绒每次可灸3~4壮,艾条则可用1~2壮。在燃烧过程中,为防止落灰或温度过高灼伤皮肤,可在该穴区置一带孔硬纸片以作防护。

(二)其操作的关键环节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放置艾团:取粗艾绒,用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搓成枣核大小,中间捏一痕,贴于针柄上,围绕一搓,即紧缠于针柄之上。艾团要求光滑紧实,切忌松散,以防脱落。

2.放置艾条:可在艾条中间先用针柄钻孔,然后安装在针柄上。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禁忌症

皮肤感染与炎症的穴区忌用

●注意事项

1、为防止落灰或温度过高灼伤皮肤,可在温针灸该穴区置一带孔硬纸片以作防护。

2、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艾团(条)脱落灼伤。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病常因急慢性损伤、感受寒邪等导致经脉闭阻,以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为主要表现,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温通经脉。

【方法】温针灸。

【操作】在疼痛的局部取经穴或阿是穴。按照上述温针灸操作,每根针每次3~4壮(放置艾团时)或1~2壮(放置艾条段时)。也可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治疗。每次可选取2~6个穴位做温针灸,每天1~2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

(二)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本病是指手肘外侧肌腱的劳损性疼痛。网球肘多因前臂伸肌群因长期反复强烈的收缩、牵拉,使肌腱附着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慢性累积性损伤,导致撕裂、出血、机化、粘连,由而致病。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通络止痛。

【方法】温针灸。

【操作】取穴:曲池或局部阿是穴。按照上述温针灸操作,每根针每次2~3壮(放置艾团时)或1~2壮(放置艾条段时)。可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治疗。每次可选取1~2个穴位,每天1~2次,5次为1个疗程。

(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痹,属于中医骨痹范畴,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闭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温经通络止痛。

【方法】温针灸。

【操作】取穴:犊鼻、梁丘、血海、鹤顶、阳陵泉、足三里。按照上述温针灸操作,每根针每次3~4壮(放置艾团时)或1~2壮(放置艾条段时)。每次可选取2~6个穴位,每天1~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

(四)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多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表现为肩周疼痛,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久病出现肩部肌肉萎缩,查体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扶正固本、温经通络止痛。

【方法】温针灸。

【操作】取穴:肩髎、肩髃、肩贞、臂臑、阿是穴等。按照上述温针灸操作,每根针每次3~4壮(放置艾团时)或1~2壮(放置艾条段时)。可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治疗。每次可选取2~4个穴位,每天1~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

(五)痛经(原发性痛经)

痛经多由寒凝胞中、气滞血瘀所致。临床表现为从月经初潮开始,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经色紫暗、夹有瘀块,伴腰酸或其它不适症状如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等,但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可按照1994年国

文档评论(0)

xiaomiwen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