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
?
?
?
?
?
?
?
???
?
?
?
?
?
[摘要]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疾病,中药对此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中药汤剂由于药味太苦加之量又多导致小儿不能按量服药,为此我院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细菌性痢疾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自2013年5月~2016年4月对46例细菌性痢疾患儿进行观察治疗,患儿均大便含大量粘液,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大便镜检含有红细胞和白细胞。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46例细菌性痢疾患儿男24例,女22例;年龄1.2月∽3岁;病程≤2个月41例,>2月5例;均程度不同存在有腹痛,脓血便,间断发热等临床表现。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3例应用综合疗法,采用抗感染、解热、解痉止痛、补液支持对症处理。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治疗护理方法
2.1对照组应用综合疗法,采用抗感染、解热、解痉止痛、补液支持、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
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2.2.1灌肠液的配制:遵医嘱黄连100g、马齿笕100g、黄芩100g、金银花100g、葛根60g、当归80g、白芍60g、木香30g、党参60g、白术60g、茯苓60g、干姜30g。将上述药料全部置于煎药机内,加1000ml凉水,在规定温度内煎至40min,再将药液自动输入液体包装机,进行热塑包装,每袋100ml备用。
2.2.2灌肠方法:取煎液50-100ml(视年龄大小而异),用水浴加热至39℃∽41℃,如果患儿体温较高时,灌肠液的温度可调至36℃∽37℃,倒入一次性灌肠袋内,携用物至床旁,向家属及患儿解释,取得合作后铺上大单,取俯卧头低臀高位,接上10~14号的肛管,用石蜡油滑润肛管头,轻轻插入肛门10∽15cm(视年龄大小而异),调节液面距肛门25∽30cm处,将药液以每分钟30~40滴的速度缓慢地滴入肠内,严防肛管滑脱,以免浪费药液,每日1次,保留时间1~2h。灌肠完毕,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3疗效标准与治疗护理结果
3.1疗效标准[2]显效:治疗护理3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转阴。有效:治疗护理3天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护理3天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3.2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8.2%。两组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结论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多因着凉、疲劳、饥饿后感染痢疾杆菌发病。痢疾杆菌主要侵犯结肠及肠细膜淋巴结,可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并可引起小血管痉挛,导致上皮细胞缺血缺氧以致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形成浅表溃疡。中医学属痢疾范畴,多因外感时邪,内伤饮食不节,引起湿热毒邪壅结肠腑,肠道失司而成痢疾。方中重用黄连、黄芩、马齿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金银花、葛根清透热邪;当归、白芍、木香行气和血止痛;党参、白术、茯苓、干姜暖脾益气,温肾散寒,利湿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泻火解毒,调和气血,健脾益气,温肾散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2-4]黄连、黄芩、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普广,抗病毒、退热的作用;当归、白芍、木香活血化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党参、白术、干姜等健脾益气,温肾散寒药能改善消化道吸收,调整胃肠运动等。
因此,上述诸药合并使用,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凉血导滞之功,且灌肠能使药液直达病所,从而达到其他给药途径都难以达到的效果,无任何不良作用,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同时可解决小儿服药难的问题,因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6-877.
[2]方鹤松,魏承琉,段恕诚,等.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3]雷载权,张川荣.中药学[M].贵州: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4-72.
[4]王健华,陈齐,李仪奎,等.药理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1989:161-162.
3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