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试题精编《古诗词三首》课中随堂填.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试题精编《古诗词三首》课中随堂填.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古诗词三首》——课中随堂填

【趣味导入】

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

【课堂练习】

1.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小题1】移舟泊烟渚。(??????)

A.移动小船。

B.靠岸。

【小题2】黑云翻墨未遮山。(????)

A.打翻的黑墨水。

B.翻动墨汁。

【小题3】明月别枝惊鹊。(????)

A.路边的树枝。

B.横斜的树枝。

2.列句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句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风、月、蝉、鹊等都是平常的景物,虽然组合巧妙,却仍显得平淡。

B.月光明亮,鹊儿惊飞,自然就会引起“别枝”摇曳;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夜间的蝉鸣声就特别令人感到清幽。

C.“惊鹊”和“鸣蝉”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难免生出淡淡的忧伤。

4.对《宿建德江》后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借景抒情,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B.诗人看到,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心情更觉压抑。

C.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更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愁绪,使他夜不能寐。

5.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1)《宿建德江》这首诗描写了清新的________,第_______句为触景生情,第______句为借景抒情。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精彩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小题1】这首诗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变化顺序写的。

【小题2】写出“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前两句诗把黑云比作________,把白雨比作________,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衬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__心情。

【小题4】整首诗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画面,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小题5】下列对本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笔下的雨来去匆匆,暗示了时光匆匆的哲理。

B.这首诗描绘了云的黑、山的青、雨的白、水的蓝,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西湖乍雨还晴的美景。

C.这首诗寓情于景,诗人借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景象,流露出世事难测的忧虑。

D.诗人先在楼头,后在船上,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

参考答案

1.【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分析】

【小题1】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

【小题2】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小题3】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别枝意思是谓花、叶离枝而落。这里指另一枝;斜枝。

2.D

【详解】

本题考查对一字多义理解的能力。“见”在古诗支中的意思有:①看到;②遇见;③会见;④同“现”,出现,显现等。A、B、C三项中的“见”是出现、显现的意思,而D中的“见”是看见的意思,故选D。

3.B

【详解】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4.C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

文档评论(0)

155****6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评为教学先进,教学能手。教研科研能力较强,多次主持完成省市课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