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pptx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了解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了解青铜器的功能、制作工艺及特点。

2.知道甲骨文的基本史实及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关系,区分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

3.认识到先秦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

学习目标

太阳神鸟金饰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

(1)原始社会末期:

(2)商朝:

(3)《诗经》:

(4)《春秋》:

为从事农业生产,观察和记录、总结天文;

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记载。

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2、历法:

(1)夏朝:

(2)商朝:

(3)战国:

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天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016年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3、医学:

(1)神农:

(2)扁鹃:(战国)

(3)战国:

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能用针刺,能用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来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老的医学经典。它成书于先秦至汉,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该书以黄帝与岐伯等大臣的问答形式,系统阐述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养生、预防为主的理念,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今仍被广泛研习和应用。

《黄帝内经》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概念: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2)发现:

1899年清朝王懿荣发现

(3)文字:

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4)内容: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制作方法

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材料1: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教学探索》

材料2: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

材料3:世界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只有以甲骨文所代表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并对周边国家(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文字研究》

甲骨文的地位评价

①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便于了解汉字发展形态;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③对世界影响深远。

(1)概念:

由铜、锡、铅合金铸造的器具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和化学变化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因此被称为青铜。

2、青铜器

(2)视频:青铜器的制作-模范建筑法

(3)代表: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面具等

商代司母戊鼎

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

商代四羊方尊

高58.3厘米,

边长52.4厘米

重34.5公斤

青铜纵目面具

宽1.38米,高0.645米。

西周“利簋”

高28厘米,

口径22厘米

重7.95公斤

三星堆(距今5000至3000年)六大国宝

(4)特点:

①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②规模宏大,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③分布地区广泛,史料价值高。

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铭文。

西周时期,青铜器上文字的数量明显增加。

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利簋铭文

西周的毛公鼎,铸有文字497个(一说499个),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一件。

何尊及铭文拓片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5)金文:

四羊方尊

1938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嘻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