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过程性阅读指导教学设计.pdfVIP

《经典常谈》过程性阅读指导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常谈》过程性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课内作品,悟读相关内容,深入理解经典特色。(重难点)

2.激发学生探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

勾连课本、部分精读、圈点批注

课前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寻找与《经典常谈》相关的课文,并

“《经典常谈》具体篇目名称——课内具体文学作品”形式记录下来。

2.学生课前阅读《诗经第四》《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

《诸子第十》《诗第十二》这5篇文章,并根据之前所作的读书

卡片和表格,再次梳理文章脉络和经典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经典常谈》中,我们总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

熟知的文学作品,今天我们就从课内作品出发,向这些经典漫溯,你

会领略到更多的经典魅力。

二、《经典常谈》与课本链接

师:同学们,老师提前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寻找与《经典

常谈》相关的课文,哪个小组来展示呢?

任务一:请小组展示与《经典常谈》相关的课文。

小组展示,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完善资料。

明确: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又给学生补充了九年级相关的

课文。

1.《诗经》——八下《关雎》《蒹葭》《式微》《子衿》

2.《三礼》——《礼记》二则

3.《春秋》三传——九下《曹刿论战》

4.四书——七上《〈论语〉十二章》;八上《〈孟子〉三章》;

九下《鱼我所欲也》

5.战国策——九下《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6.《史记》《汉书》《文第十三》——八上《周亚夫军细柳》;

九下《陈涉世家》

7.诸子——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八上《愚公移山》;

八下《〈庄子〉二则》

8.诗——八上汉乐府诗(《庭中有奇树》曹操《观沧海》《龟虽

寿》、曹植《梁甫行》);田园诗(陶渊明《饮酒其五》);唐诗

(李白、杜甫、李商隐);宋诗(陆游)

9.《文第十三》——八下柳宗元《小石潭记》

师:接下来,我们结合课内几篇文章,精读《经典常谈》相关部

分,再次体悟《经典常谈》的特色。

设计意图:找出与经典有关联的课文,使学生再次认识到这些典

籍的地位,为下文的深化认识奠定基础。

三、悟读经典

(一)悟读《诗经第四》

任务二:阅读《诗经第四》,勾画关键语句,用简练的语言说

说有关《诗经》的知识

生阅读、勾画,师做好指导、总结

预设:

1.诗的源头是歌谣。人们用歌谣抒发情感,酬神作乐,唱和竞胜。

众人可拣合适的歌谣,消愁解闷,也可删改诗歌。

2.歌谣分为徒歌和乐歌。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

3.有了文字之后,乐工把这些歌谣记录下来,春秋时,太师们(乐

工的老板)也搜集本国和别国的乐歌,也保存贵族们为特种事情而作

的诗和献诗。战国时代乐谱亡失,词谱分离,只留下三百多篇没有音

乐的唱词,这便是后来的《诗经》。

师:这是《诗经》形成的过程。

4.春秋时期列国的赋诗是关联政治的,这就是“诗以言志”

5.孔子断章取义解诗,用诗来讨论学问做人的道理;

6.大小毛公和郑玄接受孔子的见解,博采他人见解,形成了以史

证诗的思想。

师:这是不同时期有关《诗经》的赋诗和解诗,这些赋诗和解诗

大多断章取义,与原诗的意思有所不同。

7.《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从政治教化角度看,风是风化(感

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赋本是唱

诗给人听,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

师:古人从诗歌的政治教化角度来看《诗经》六义,而现代人客

观研究,认为“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赋诗直陈

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任务三:请根据以上的知识点,结合八下的《关雎》《蒹葭》

《式微》《子衿》四首诗歌,从语言特点、诗歌解读、诗六义等角度

展开,谈谈你对《诗经》的认识。

出示例文:《关雎》《蒹葭》《式微》《子衿》这四首诗歌采用

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强化感情,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诗经

第四》中写到:“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

重叠或叫复沓”有了文字之后,

文档评论(0)

130****37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