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塑第一村穆李村与曹州面人的起源与发展.docx

中国面塑第一村穆李村与曹州面人的起源与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国面塑第一村“穆李村”与曹州面人的起源与发展

?

?

菏泽,古称“曹州”,是中国牡丹之都,史有“天下之中”、“牡丹之都”的美誉。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穆李村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马岭岗镇北部、万福河南岸。濒临冤句古城,与癸丘会盟台——青丘堌堆相望。现有人口1600余人,是文化旅游产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穆李村被称为“中国面塑第一村”,素有“中国面塑看山东,山东面塑看菏泽,菏泽面塑看穆李”之说。涌现出了荣获“国家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的面塑名家李俊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民间工艺家”称号的面塑艺术大师李芳清。时至今日,穆李村的面塑艺术已经传承了近200年,并在2008年以“曹州面人”之名(菏泽古城曹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穆李村发展简史

在明朝洪武年间,这里有姓李和姓穆的两大家族从山西洪桐县迁居在此世代居住,并逐步发展成穆庄和李庄,后来的人们以他们的姓来命名村子,嘉庆年间建寨,建寨的原因是为了防匪患和水患而修建。据穆李村一位最年长的马姓老人讲:“当时的穆李村,东西有三里宽,南北有二里长。寨门有两个,寨门都有1丈6尺多高,南面一个寨门,东面一个寨门,寨门墙上面垛口有8米宽呢!他印象中没有西门和北门。西北面全部使用厚重的土筑成大堤,可能就是为了阻挡黄河泛滥的水从西北面进来。”如遇大水,寨子里的人都可以到寨墙上避水,上世纪50年代降下百年未见的暴雨,寨内的积水深达三尺,但人无一伤亡。由此足可看到穆李村人的生存智慧。现在穆李村是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东穆李、西穆李、南穆李和北穆李,四个穆李自然村的中间座落的是原来的穆李寨。50年代的时候原穆李寨村子开始向四周迁移,村子规模逐渐扩大,从当时的四个生产大队逐渐演变成了现如今东、西、南、北四个穆李自然村,原穆李寨的所在的位置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农田。

二、曹州面塑的起源

曹州面人起源于曹州(今菏泽市),其位于黄河下游,因为在当时是曹国的领地,所以称曹州。曹州面人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源头,它是在古代“花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等活动中演变而来的。中国面塑相传其源流可溯及到尧舜时代,有文字记载的民间面塑可上溯到汉代,《论语?乡党》《吕氏春秋》均记载了古人用面塑驱疫除病的禳祭,陈寿《三国志》载:“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奠泸水。祭罢,云收雾散,波浪平息,军获渡焉。”之后人们为避灾祸,求平安,用面粉捏成猪羊,敬天地、祭列祖、求神灵、祈福运,形成了早期面塑,称为“花供”。由于菏泽地处黄河下游段,历史上常遭洪水侵扰,而当时人对自然的认识还在蒙昧阶段,所以对于这种饿殍遍野的现象,人们便借以祭品祭祀来祈求神灵的庇佑。而且因为生产材料匮乏,人们便假以面捏塑成祭品进行祭祀,为了逼真还彩塑上各种颜色,而用这些彩色面团做成的人物、花鸟、动物、建筑等形象的祭品祭祀,称为“花供”。

三、曹州面人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一)形成时期。据“沐恩碑”记载:自咸丰二年,二君(王清源、郭湘云)各自食其艺,获值浮于所用……既而杨君玉林三人,以学于王君;段君文干数人,以学郭君;嗣而广收门徒,循相传授。

(二)发展时期。1908年前后,面塑在穆李村普遍发展,比较有名的的面塑艺人有李朝平、马德交、马凤山、李俊福、李俊兴、郝子礼、穆天春等三十余人,其中李俊兴、李俊福技艺超群,李俊兴擅捏佳人仕女,李俊福擅捏武将英姿,被誉为“文武二李”,驰名中外。

(三)成熟时期。1920年后,李俊兴同师兄弟二十余人,多次到上海、广州、厦门、香港,并出国到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以谋生计,1926年,李俊兴应邀到老挝王宫表演面塑受到赞扬,1931年去苏联莫斯科表演,深受苏联人民的欢迎。

(四)全盛时期。解放以后,面塑艺术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1956年在菏泽成立了面塑组,1957年根据山东省政府的指示迁往济南市成立面塑社,1958年李俊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表演。1979年李芳清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2004年5月李效普参加了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面塑作品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2017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新生代艺人竞技大赛活动中,“曹州面人”获得了传手艺之星、传承之星、工匠之星等大奖。

四、曹州面人的原料及技艺

现在,曹州面人的制作原料主要是小麦面粉和糯米粉,配以甘油以及各色顏料等。面团一般有白色、本色、黑色、蓝、翠绿、土黄、淡黄、大红、粉红九种。制作的手法有揉、延、展、搓、拔、挑、抹、切、压、接、捏等,都是一次成型,制作之前深思热虑,神态细节了然于胸,捏起来一气呵成,关键在于力度的把握,要进行细微地刻画,并做到不增不补,肢体间的无缝连接,全靠一双手控制力道。目前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71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