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张家川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60年,在人类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这60年,却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段极其重要的发展历程。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历届县委、县政府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团结和带领全县34万回汉人民,用足用活民族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全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谱写了张家川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回汉人民携手并进、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壮丽篇章。
一、基本情况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山西麓,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与华亭、庄浪接壤。全县面积1131.8平方公里,东西最长62公里,南北最宽48公里[1]。张家川属天水市管辖,现辖3镇17乡,总人口34.32万人,其中回族23万人,占总人口的69%。张家川历史沿革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9世纪,秦非子就在秦谷养马,秦亭在今张家川县境内。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废清水县归陇县,陇县治地在今张家川镇。元明清民国时期,张家川分隶属于秦安、清水两县。1949年张家川解放,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由清水、秦安、庄浪及陕西陇县部分地区析置。1958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与清水县合并为清水回族自治县,1962年1月恢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源流不断融合,从而形成张家川文化的多元特征。
二、近60年经济发展主要成就
(一)农村、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张家川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5%,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整个农村工作的重点。6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因地制宜调结构,面向市场兴产业,依靠科技增效益,夯实基础促发展,倾尽全力抓扶贫,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到2011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5433万元,比1978年的335.86万元增长165倍,粮食总产量达11.1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经过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农村经营方式顺利改革,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实现了粮食自给,人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二)工业投资建设持续升温
1.地方工业
张家川县地方工业最早源于近代民间手工业作坊,1953年自治县成立后,全县出现全民大办工业的高潮,1956年,数百家手工业者按其行业组成14户集体性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全县相继办起了县农机制造厂、上磨铁厂、砖瓦厂等,主要生产小农具、民用小五金、木制家具、铁质用品等,当时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4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家川地方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一个以农机制造、建材、皮毛加工、清真食品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到2011年底,全县各类工业企业达328家,比1978年的62户增加266户,增长5倍,工业产品达几十个体系、上百个品种,销往全国100多个县市区。2011年底,全县工业产值达63188万元,实现利润15540万元,分别比1970年增长128倍和78倍。
2.乡镇企业
张家川县的乡镇企业是由社队企业演变而来,社队企业是农村副业、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副业、手工业历史悠久,但长期附属于农业,发展极为缓慢,1958年底,全县有社队企业47个,从业人员562个,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国家支援17个人民公社先后建立拖拉机站和农具厂,社队企业有了一定发展。至1977年,全县共有社队企业413个,其中社办48个、队办365个,从业人员2005人,年总产值50.37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社队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县已初步形成以皮毛加工企业为龙头,村办、户办以及股份制企业多轮驱动,多轨迹运行,多业并养的新格局,到2010年底,全县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发展到300余户,从业人员7860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2倍以上。2010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2.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7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
(三)交通运输四通八达
张家川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古丝绸之路上扼守陕甘交通的要道,自周秦至汉唐直至明代海运未开通以前,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关陇古道一直是我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通枢纽。1953年自治县成立后,张家川县的公路建设在原古道、大车道的基础上,通过改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