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利润哪去了.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制造业的利润哪去了

?

??

?

?

?

?

?

?

?

???

?

?

?

?

?

有人感叹,十年前IT热、手机热、股票热、房地产热……好像做什么都能赚钱,而这年头资金紧、电力紧、地皮紧、环保压力……好像做什么都不赚钱。

因此,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是,在“配件牟利”现象中,不乏品牌制造商、大企业的身影。这些制造业巨头厂商们何以沦落到靠“配件牟利”?他们的利润去了哪里?

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卖方市场在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后,就决定了微利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经营运作专家严世华说,买方市场有三大特征——生产过剩:商品积压,市场的消费力小于企业的生产力;市场饱和:你再往里塞商品,就像饱和溶液一样,倒入的溶质不可能被溶解,除非再来些溶剂才行;产品同质:质量、功能、渠道、营销等都一样了,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买谁的。而这时,各企业举起价格屠刀,纷纷[来自www.LW5]跳水厮杀,唯恐那比刀片还薄的利润也抢不到手。这就是微利时代的春秋战国。

卖场凶猛盘剥

除此之外,最为厂商们诟病的是“吃掉了大块利润”的渠道商——各大卖场,“又爱又恨”,无法释怀。一位知名家电企业高管对记者坦承,“很烦”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大卖场,但又“不敢得罪”。

有位家电企业的销售人员算过一笔账:将商品运到各地的卖场里出售,一般每件商品的成本会增加10%-20%,主要产生在连锁卖场的入场费和商业扣点,如果再加上合同签订费、展台制作费、管理费、促销人员工资和其它名目繁多的节庆费、促销费等费用,每件商品成本的增加甚至高达30%。他感叹,在这些家电大卖场,入场费、选柜费、员工工资、促销费用等都是生产厂家掏腰包,卖场方面只需要支付照明费等一些杂费,销售完还能从厂家那里提取扣点,“这样的生意可真是一本万利”。

而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众多制造厂商不得不“饮鸩止渴”般一再降价以招徕顾客,可另一方面,全球性的原材料上涨又让成本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有资深家电业人士告诉记者,利润能达到10%的已属行业佼佼者,而大卖场高达30%的费用率,无疑是雪上加霜,给本来就不堪重负的生产企业增加了不小的营销成本。

不过,面对大卖场的“盘剥”,大部分制造商都敢怒不敢言。上述知名家电企业高管解释,家电连锁大卖场在国内一、二级城市占了相当大的份额,相比之下生产厂商处于弱势,因此,制造商谁也不敢不跟它们合作。如果不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就进不了这些大卖场,很多家电厂家因此被拒之门外。

其实,家电大卖场善于“欺负”制造商早就名声在外。几年前,联合证券研究员吴红光就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撰写了名为《国美苏宁类金融生存》的文章发表在2005年9月份的《新财富》杂志上。他形象地比喻卖场是“吃供应商”,指他们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家电制造商的入场费和扣点,如果没有这些,这些大型家电连锁卖场将是亏损的。并且,卖场每年都能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数十亿的周转资金,用别人的资金来不断壮大自己。吴红光还指出,国美、苏宁类的商业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类金融”模式:国美、苏宁在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现金交易的同时,延期3到4个月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这使得其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浮存现金,并形成“规模扩张——销售规模提升带来账面浮存现金——占用供应商资金用于规模扩张或转作他用——进一步规模扩张提升零售渠道价值带来更多账面浮存现金”这样一个资金体内循环体系。换句话说,这类家电大卖场一直在进行“无成本融资”,用供应商的资金支起他们的连锁王国。

营销费用往往高于制造成本

大型卖场的强势可能导致的后果是,让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变得狭窄。不少业界人士就担心,大型卖场的相对垄断,不仅让物美价廉的成长期制造品牌被排除在主流视线之外,同时还让中低收入的消费者无法买到价格便宜的商品。

世界名牌协会中国经济中心主任施业传教授就曾撰稿指出,许多知名制造企业为了应对大卖场高额的入场费和其他费用,不得不走高价路线,放在大卖场里的商品大多是各厂家的中高端产品(价廉物美的产品不赚钱),由于成本较高,加上卖场收取的高额费用所产生的成本,价格一般是制造成本价的2~3倍,其中营销费用往往高于制造成本。

有分析认为,大卖场造就的这种市场高价策略,一方面使市场上充斥着昂贵的高端产品特别是洋品牌的高价产品,这对于物美价廉的中小家电品牌极不公平,对于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中低端产品的消费者同样不公平。施业传教授尖锐地指出,大卖场的渠道垄断客观上造成了高价营销的垄断,逼着企业以各种手段变相提高价格,共同打造了大城市的“暴利商品阵营”,共同抬高了大城市消费的价格门槛。

为了应对大卖场的高收费所造成的高价格,一些厂家悄悄采取了应变措施。有些在与来卖场的客人接触以后,双方私下进行场外交易(因为节省了中间渠道费,商品价格往往便宜得多),有些则干脆以各种名义进行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8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