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静水对大坝有较大荷载
坝式水电站
丹江口大坝
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导出单位:N、Pa、……
表1-1不同温度情况下水的物理性质标准大气压是指纬度45°海平面上常年平均气压,其值约为760mmHg,或101325Pa。1工程大气压=1公斤力/平方厘米≈98000Pa
水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膨胀性
黏滞性V0附着力内聚力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
水的汽化压强液体分子逸出液面向空间扩散的过程称为汽化,液体汽化为蒸气。汽化的逆过程称为凝结,蒸气凝结为液体。在液体中,汽化和凝结同时存在,当这两个过程达到动平衡时,宏观的汽化现象停止,此时液体的压强称为饱和蒸汽压强或汽化压强。液体的汽化压强与温度有关。
水泵构造
水泵气蚀
作用在液体上的力表面力质量力
水静力学的研究重点计算静水中的点压强计算受压面上静水压强计算固体边壁上的静水总压力
静水压强的垂直性静水压强的方向与受压面垂直并指向受压面
静水压强的等值性静止液体中任何一点处各方向上的静水压强大小相等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静水压强基本公式: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
等压面在相连通的液体中,由压强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叫做等压面。1.静止;2.连通;3.连通的介质为同一均质流体;4.质量力仅有重力;5.同一水平面。只有重力作用下的等压面应满足的条件:
等压面1-12-2是等压面;3-34-4不是等压面1.静止;2.连通;3.连通的介质为同一均质流体;4.质量力仅有重力;5.同一水平面。
量度压强的基准
量度压强的基准
水泵气蚀
测压管
测压管
测压管1.静止;2.连通;3.连通的介质为同一均质流体;4.质量力仅有重力;5.同一水平面。水平面
测压管
测压管
例2-2
受压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高位消防水箱
受压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水坝
受压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闸门
受压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解析法:P=pcω=γhcω
受压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压力图法:P=Ωb=?γ(h1+h2)l·b
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总压力P的作用线通过压强分布图的形心。压力中心的位置用压力中心D至受压面底边缘的距离e表示。压强分布图为矩形,如图(a),总压力作用点必在中点a/2处;压强分布图为三角形,如图(b)和(c)的,合力必在距底L/3高度处;压强分布图为梯形,如图1-13(d)的,总压力作用点在距底处
例1-1
用解析法求任意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拱坝
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U形渡槽
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隧洞进水口
三、压力体压力体的面
三、压力体实压力体和虚压力体上面有水向下压下面有水向上压
三、压力体一起来练习找切点
例2-6
三、压力体分层液体的压力体
作用于平面壁上的静水总压力
感谢您的聆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属材料第八章.pptx
- 进出水管路的设计出水管道的布置和布置方式.pptx
- 进出水管路的设计出水管道的敷设.pptx
- 进出水管路的设计出水管道设计要求.pptx
- 进出水管路的设计管件的类型和特征.pptx
- 进出水管路的设计管路阀件的类型和特征.pptx
- 进出水管路的设计进出水管材的确定.pptx
- 京杭大运河水工专业群班组名咸鱼小组谢雨婷罗绮琦谭楚红周秋萍.pptx
- 经济效益的概述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pptx
- 经济学研究方法.ppt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