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docx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

?

?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卫生局533999)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血管内皮损伤这三大因素直接导致血栓形成,此外诸多诱发因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相应的护理进展来阐述对于其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辅以相应的护理,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进展

R471A2095-1752(2013)07-0109-0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指深静脉内血液聚集凝结,造成管腔阻塞,引起静脉回流不畅,其多发于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过高等,严重者栓子脱落进入肺组织导致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危及生命。西方有报道,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进行尸检有DVT形成的患者占72%[1]。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必要的评估、预防,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尤为关键。本文就下肢DVT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防策略以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如下: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

目前国内外公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液高凝[2],具体机制如下:

1.1血流缓慢下肢深静脉的血液回流入心脏,主要依赖静脉瓣功能,骨骼肌收缩还有胸腔的负压吸引,例如比目鱼肌处的血流主要靠肌肉收缩促进回流。当各种因素导致下肢血流缓慢或者瘀滞时,血液上行的力量减小,凝血酶等聚集于局部,逐渐形成血栓。近几年相关报道指出,正常机体状态下长期保持体位不动超过5小时,其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平时状态高5倍左右。

1.2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损伤主要有化学性损伤,一些刺激性液体、高渗液体如某些抗生素、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及化疗药物,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内皮导致内皮损伤;感染性损伤,主要由于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的静脉炎;机械性损伤,多发性的骨折、挫伤等均易造成静脉血管损伤,同一部位静脉反复穿刺也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诸多因素导致静脉血管内皮损伤,从损伤的血管内皮处大量的凝血因子释放,通过外源性凝血途径,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和纤维蛋白附着聚集,吸引血管内各种物质逐渐形成血栓。

1.3血液高凝这是血栓形成的最基本因素,血液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高龄、肥胖、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血栓形成病史、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不同程度上造成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外,疾病手术时,应激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各种原因造成的失血、脱水直接使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数量增多,最终导致血液高凝,易发生血栓形成。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1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3],既往研究表明,高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明显较高,统计学调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8.4岁。最近BritinaRM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性别,目前不同性别之间下肢DVT的发病率有无统计学差异,还不是太明确。不过,有研究提示中青年女性(50岁以下)的下肢DVT发病率明显较男性低,考虑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作用不容忽视;体重,肥胖患者体内脂肪较多,血液较普通人高凝,且易形成血管病变,其是DVT的危险因素之一。WhiteAH等研究说明肥胖是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

2.2疾病因素重症长期卧床、大手术、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均是下肢DVT的高发人群。其中长期卧床,制动的患者,下肢活动受限,静脉回流障碍直接造成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影响大血管、微血管病变,造成血液高凝、血流缓慢,形成血栓;手术患者,手术时长时间采取被动体位,下肢制动血流不畅,手术操作牵拉过渡,间接损伤血管,手术后制动保护伤口,诸多因素使血栓形成几率增加;肿瘤患者,重要的是进入血液的瘤细胞形成瘤栓,直接形成下肢血栓。

2.3异物常见的各种置管,损伤静脉,在血管内引起血小板吸附聚集,导致导管周围血栓形成,阻塞静脉;输血,血液制备时,存在相当数量的血块、碎粒,能通过输血器滤网直接进入体内血管诱发血栓形成;静脉内应用各种刺激性的药物,直接损失静脉血管内皮,增加血管通透性,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血栓。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临床类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稍,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

3.1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周围型),为手术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