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苏教版高一语文《蝶恋花》教案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会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
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闲适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日,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
关于
见教材P64注⑥。补充谥元献。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覆盖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好像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悄悄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颜色(象征品行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颜色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仆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颜色。
2、其次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定关系吗?特殊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早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肯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布满哀愁、对节候特殊敏感的仆人公眼里,那燕子好像是由于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仆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外表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颜色。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白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白幽怨、哀愁是由于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剧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好像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仆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顾?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际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赐予仆人公的剧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地有什么特殊处?
既然仆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悲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呈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地――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有人说,这里当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旷、毫无窒碍的境地却又给仆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意,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悲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地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心情,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地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终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肯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仆人公音书寄远的剧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比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完毕。|山长水阔与望尽天际路照顾,知何处的感慨更增加了全词悠远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会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地、风格上是稍有区分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地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用了衬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仆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
文档评论(0)